本網訊 6月6日,筆者走進鎮遠縣江古鎮白果村種兔養殖基地,潔凈清幽的環境令人賞心悅目,一排排按標準建設的兔籠整齊林立,籠內關滿的是肥壯的種兔,有的正在酣睡,有的正在嬉鬧,有的正在進食。
“養兔子投資小,見效快,是個不錯的產業,對于我們村脫貧有著重要意義。”白果村主任王祖才說。
一直以來,白果村的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落后,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靠種植傳統農作物和外出務工為主,許多農民的日子還過得緊巴巴的。面對農民增收難等問題,該村走塘約之路,積極響應“一減四增”號召,瞄準目標后,決定將種兔養殖確定為特色產業大力發展,因勢利導,大念養兔“致富經”。
2018年5月底,由該村自籌資金60萬元建設的占地4000個平方的種兔養殖基地正式落戶建成。基地配有兔籠800組,容納種兔650只。年出欄肉兔可達2500多只,預計年收入20余萬元。
如何將種兔產業做強做大,站穩腳跟?該村采取“村集體+公司+農戶+貧困戶”的方式,與芽溪榮華肉兔黨建扶貧有限公司達成保底價收購協議,共吸納全村54戶村民入股,其中貧困戶36戶,146人。兔子出欄后獲得的盈利將按1%納入村集體經濟,7%用來扶持貧困戶。
該村還選派了一名貧困戶到芽溪榮華肉兔黨建扶貧有限公司專門學習兔子養殖技術,回來后直接將其聘請為基地的專業飼養管理員,對兔子的配種、產子、飼養、病癥預防等方面進行全天候的管理,為基地提供技術保障。
“兔子的飼養成本小,繁殖能力強,一年最少能產兔七八次。”貧困戶羅幸模是基地的飼養管理員,每個月有3000元的工資,看到種兔養殖的良好市場前景和產業帶動效應后,他自己也入股2000元到基地里。
“現在基地已初具規模,對于我們全村人來說,是件天大的好事啊!只要村集體經濟搞上去了,大家脫貧致富就有了固定的保障。”展望未來,王祖才告訴筆者:目前,該村正打算擴大養殖規模,在該村白橋組平整土地,準備打造一個占地6700個平方的商品兔養殖基地。(龍潤裕 羅習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