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培訓班為期15天,該鎮63名婦女參加培訓,其中90%為貧困婦女。培訓班由鎮遠縣古城北侗手工刺繡廠的同志負責授課培訓,培訓以實用技術為主題,采取專業理論講解、實操訓練等方式,對學員進行刺繡工藝及技能操作、刺繡圖案設計、色彩搭配、藝術審美等方面進行指導。
“我以前只會繡苗族衣服上一些簡單的繡花,不會繡現在老師教的這個雙面繡,授課老師非常有耐心,一針一線的教我們,兩天就學會了,以后我要把這些繡到其它衣服、手帕上去,和我們苗家的刺繡結合起來拿出去賣,增加些收入。”金堡鎮金凱村王五坡組村民潘月柒樂樂呵呵的說道。
培訓班負責人邰土芝向筆者介紹:“在2013年時成立公司,現在我自己成立合作社,在鎮遠縣青龍洞附近,從小就跟奶奶學習,刺繡已經成為生活中的大部分,我給大家上課就是想把刺繡規模擴大,帶動貧困婦女就業增收,培訓課上的每一張雙面繡都是自己親手畫出來的,課程中初步是繡雙面繡,可以繡在扇子,包包,蓋頭,圍巾,披巾等小配飾上。第二階段還會教大家包邊繡,可以做成胸針,香包,吊墜,手巾等出售。后期廣州非遺公司會過來合作,將他們的半成品讓我們加工,我們做完成品再由他們出售。一次合作就能帶動至少二三十人,效益還是非常不錯的。”
據筆者了解,苗侗手工刺繡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最寶貴的物種之一。刺繡培訓為了讓農村婦女從思想上認識到刺繡產業發展的廣闊前景和在農村脫貧致富中存在的潛力,激勵廣大婦女大力開發新穎、別致、富有民族特色的刺繡等手工藝品,真正使少數民族手工刺繡成為一項“文化產業”和新興產業,培訓將進一步提高參訓學員的刺繡技能,培養更多懂政策、有技能、會經營的少數民族刺繡致富帶頭人。(劉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