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入云端,下山到河邊,兩山能對話,相會要半天。”這是月亮山貧困地區盛傳的一首民謠,也是地處月亮山腹地的真實寫照。
從江縣加鳩鎮裕民村位于月亮山腹地,該村261戶1040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92戶,貧困發生率高達59.01%。近年來,該村黨支部以“產業強村”為抓手,大力發展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引領群眾大力發展黑山羊產業,帶領群眾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羊財”之路。
“基于對自身優勢的認識,我們把養羊確定為全村農業主導產業,走小個體、大群體、高效益,村里產業化、農民專業化的路子,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全村60%的農戶養羊。”村支部書記王響介紹說。正因為如此,才會有“羊滿山,草滿山,農戶脫貧不用慌……”這一常掛在裕民群眾的順口溜。
2018年年初,該村黨支部積極響應“十戶一體”抱團發展模式,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整合東西部協作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對口幫扶的產業幫扶資金,通過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多次市場調研,選擇黑山羊作為裕民村產業。
當該村確立黑山羊作為村發展致富的思路后,一場由支部主導、群眾積極參與的養羊脫貧攻堅戰在月亮山腹地打響。
為了防范市場風險,共享技術資源,增加養殖利潤,該村積極探索“村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以村黨支部牽頭,養殖大戶帶動,吸納貧困戶自愿入股,成立從江縣裕民村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入股模式上,向全村開放。目前,全村已有45戶加入到合作社。同時,整合扶貧產業資金和對口幫扶資金,按公羊1500元/只、母羊1000元/只進行補貼,把對口幫扶資金30萬元作為30戶貧困戶入股資金,讓貧困農戶無經濟負擔放心養殖。
“以前都是出去打工留崽在家讀書,后來村里說可以在家養羊賺錢就來試一試,今年養了175只種羊,其中母羊164只、公羊11只,在2018年12月18日我從合作社還分到了紅。現在我也開始賣小羊,可能還會再賺一筆錢。”剛從合作社領到1000元分紅的村民王平高興地說道。
王響說:“我們將圍繞‘從江黑山羊第一村’目標來打造裕民村,把黑山羊產業做大做強,為我們村早日實現小康奠定好經濟基礎。”
在短短一年時間,黑山羊產業在裕民村已初顯效益,2018年裕民村脫貧56戶256人 ,貧困發生率從59.01%降到 34.21%,黑山羊成為了該村脫貧致富的核心產業。該村在村黨支部帶領下,依托黑山羊產業的支撐,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羊財”之路,在脫貧主戰場月亮山腹地演繹一場“小康故事”。(符愛波 石開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