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正月里,年味濃。每年正月十五,臺江縣人民都有舞龍燈,鬧元宵的習俗。隨著元宵節臨近,臺江縣各苗寨的村民們忙著制作彩龍和花燈,為元宵節“舞龍噓花”做準備,用傳統民俗迎接元宵。
2月13日,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臺拱街道溫泉村大德苗寨,村民正忙著前往后山茂盛的竹林里,挑選上好的竹子作為編扎龍燈的材料,制成竹篾,用鐵絲、布條、木棒、燈等器具物品編扎硬龍,把3至5條細長的篾條扎成龍的脊背,用若千竹圈外粘紅紙剪成的一片片龍鱗甲狀作龍身。硬龍由龍頭、龍尾、龍身三部分組成,全長10余米以上。
據了解,在2014年,臺江縣苗族“舞龍噓花”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元宵節當晚,將進行百龍游街巡演、“百龍競技爭霸”和“花筒王”比賽,苗族同胞們齊聚臺江縣城,舞龍噓花、敲鑼打鼓、沿街拜年、歡慶佳節。(劉開福 馮桂菊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