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姜芳 王莉) 苗族姊妹節又稱"姊妹飯節",是貴州省臺江縣老屯、施洞一帶苗族同胞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舉行。節日期間,臺江縣的適婚苗家姑娘們都要準備好五種顏色的糯米飯,送給前來討要糯米飯的同齡男子,且雙方通過贈送藏有不同物品的“姊妹飯”傳情達意。這些有顏色的糯米飯,都是用原色糯米飯與不同植物的樹葉或花朵碾壓成的汁液浸泡后蒸熟而成,因此也被當地人稱為“五彩姊妹飯”。
4月17日農歷三月十四,姊妹節前夕,在臺江縣姊妹街哆蝶五彩姊妹飯體驗店,幾個年輕苗家姑娘正在制作“五彩姊妹飯”。
(苗家姑娘正挑選清洗染料樹葉)
(汁液浸泡后的糯米)
在現場,記者看到,臺江“五彩姊妹飯”的顏色分別是白色、黃色、紅色、紫色、黑色。據正在制作姊妹飯的苗家姑娘石遠荷介紹,白色糯米飯是原色,沒有上任何色彩,其他四種彩色糯米飯都是不同的染色植物的汁,與原色糯米飯混合而成。黃色糯米飯是用密蒙花的汁染色而成;黑色糯米飯是用南燭葉的汁染色而成;紅色和紫色糯米飯都是用紅藍草的汁染色而成,不過使用的品種不同,紅色糯米飯使用的是葉子沒有絨毛的紅藍草,紫色糯米飯使用的是葉子有絨毛的紅藍草。
(糯米飯蒸熟后倒出)
“外行人很難分得清這兩種紅藍草的區別,不過我們都覺得很好分。”石遠荷說,臺江每家每戶都會做姊妹飯,所以她從小就對每種染色植物特別熟悉。
“五彩姊妹飯”上色完畢后,分別被放入五個甑子中蒸至其完全熟透,然后再分別取固定量的五種顏色的糯米飯有序擺盤,好吃又好看的“五彩姊妹飯”就這樣做成了。
(蒸熟的糯米飯)
(將蒸熟的糯米飯擺盤)
姊妹飯做好了,姑娘們都開始期待著姊妹節的到來。據介紹,姊妹節這一天,如果有外寨的后生們來作客,會得到寨子里姑娘們的熱情招待。臨別時,小伙子向姑娘討姊妹飯,姑娘便用籃子或新帕子盛滿姊妹飯送給小伙子,飯中往往藏入了姑娘心中的暗示標志——“謎子”:如果藏的是松針葉,即是示意后生要用繡花針和絲線酬謝姑娘;如果藏的是一對筷子或紅花瓣,那就叫小伙子快點張羅把自己娶過門了;如果飯里藏的是辣椒或大蒜,告訴小伙子彼此不合緣,請不必徒費心機了。姊妹飯猶如無字的情書,撮合了無數美好姻緣。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