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真想不到我們寒池洞也那么漂亮,以后不用大老遠跑到外面去旅游了!”2月5日,前來參加寒池2019年春節文化民間娛樂活動的村民游覽寒池洞后,紛紛發出感嘆!
洞內游人觀景
寒池是天柱渡馬鎮橋坪村的一個自然寨,距離天柱渡馬鎮集鎮1公里,有楊、黃、印、蒲、張、田、陳等姓氏人家,是一個民風淳樸的侗寨,共有人口200多人。村民的祖輩從江西遷徙至此已200多年的歷史,全靠寒池洞的庇佑繁衍生息。
寒池洞,位于橋坪村寒池組與巴千組交界處,是石灰石喀斯特溶洞。洞口狀如鯉魚嘴。洞口高約1米,寬約0.5米,僅容一人彎腰進出。洞內寬闊,石柱,石幔,天然生成,飾以燈飾,光怪陸離,五彩斑斕。洞內有兩個一米見方的土灶,一說是古時村民為躲避土匪剿寨避難洞中謀求長期生存砌的;一說是附近老虎出沒傷害家畜,村民為方便狩獵砌的;另一說是古時廣西一財主為躲避仇家追殺,避難至此砌的。洞內寬闊,能容納2000人左右。至于洞的來歷,有著一個美妙的故事。傳說遠古時代,橋坪一帶干涸,稻谷顆粒無收,百姓苦不堪言,玉帝派遣鯉魚姑娘從東海前往橋坪幫助村民擺脫困境。鯉魚姑娘看見村民淳樸、老實,決心以身引水,臥倒在金鳳山腳下龍塘與橋坪之間,尾巴擺在龍塘口,身體擺在江東寨、塆場村、共和村,魚頭擺放在橋坪寒池,形成鯉魚躍龍門之勢,汩汩不絕地把金鳳山的水引到寒池,滋養著橋坪、新寨羅、苗田、黃勞等村的村民。
奇特的石筍
“舊社會的寒池洞,是村民的避難之所,也稱為護寨洞,救命洞。現在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決心讓寒池洞發揮它的另一功能--旅游,讓寒池洞成為搖錢洞、脫貧洞、致富洞。”寒池組組長印恒平、致富帶頭人楊武斌、村民黃昌余說,“寒池洞+旅游”開發大有可為。目前,寒池的產業有葡萄30畝,孔雀養殖場一個,大型釣魚場一個,肉牛養殖場一個,三紅柚5畝。
洞外對歌
“從天柱縣城到橋坪看寒池洞只要30分鐘,非常方便。”在天柱縣郵政局工作的楊彰文說,他們開展寒池洞文化節已經是第三屆了,這次來參加演出的隊伍有20多支,前來看洞的游客有2000多人,平時來看洞的游客也不少。(陳光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