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住上了新房子,還有一份穩當的工作,現在我每個月2600元的工資能補貼家用。以前小孩去上學要走15公里的路,現在去醫院看病、小孩讀書都方便,一家人的日子越來越滋潤了。”從“搬遷戶”到“工薪族”的轉變,使楊通普的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今年9月份我就開始在扶貧車間上班了,還包吃,一日三餐,每餐都有肉呢。”楊通普正忙著烤茶果、倒茶果笑著說,自從可以在家門口上班賺錢后,日子充滿了動力。今年45歲的楊通普是江東鎮馬安村巖門陽組人,2019年6月搬遷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D區的新樓房,家中5口人。以前老家2.5畝的耕田地,所種的谷子、大豆、紅薯等,除去自家吃之外,幾乎賺不了幾個錢,因為楊通普要顧家出不去。多年來,他們一家只能靠著楊通普在家種田地和打零工為家里增加些收入。
車間里20幾個像楊通普這樣年紀勞動能力的搬遷群眾,都找到了一份既能顧家又能賺錢的工作。
據悉,貴州省永興科技有限公司于2009年9月成立,打造產業扶貧項目,注冊資金1000萬元,民營企業自投資2660萬元,投入財政專項幫扶資金200萬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集油茶種植、生產、加工為一體,擁有油茶基地2600余畝,還采取“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訂單式模式,收購油茶果加工,年產壓榨原油、精煉油、日產茶油化妝品油3000多噸,帶動1.2萬貧困人口就業,人均就業增收2800元左右。該油茶加工廠是天柱縣甕洞鎮青年農民楊長煥于2014年創辦的永興科技有限公司,油茶加工廠成為“扶貧工廠”,為貧困人口增加收入,助力脫貧攻堅。
為了讓搬遷貧困群眾真正“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聯山新區建立樓棟管理長效機制,以“黨委領導包社區、黨委干部定包樓棟、社區干部包住戶”定點定人包保制度,對聯山新區每個社區都確定定點包保責任領導,每個樓棟都確定一名包保干部,每個樓棟居民住戶都確定一名包保社區干部,并建立樓棟微信群,在樓棟微信群里宣傳招聘信息,還組織開展搬遷群眾“院壩會”“座談會”“樓棟會”等,大力宣傳扶貧相關政策,與貧困群眾面對面交心談心,了解搬遷貧困群眾就業意愿,解決搬遷群眾生活中困難。同時開展送崗位信息、送政策、送招聘信息,每月19日定為“就業創業服務宣傳日”。
宋順花是白市鎮小溝溪七組的一位普通婦女,丈夫早年去世,家庭重擔全壓在了宋順花的肩上,家里兩個小孩子讀書,無勞動技能的她只能通過務農維持生活,一家人過得很艱難。
2019年6月,宋順花享受到了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惠民政策,從破舊的老房子搬遷到天柱縣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的新房里。
宋順花在樓棟微信群里看到聯山新區黨委干部發招工公告,家門口油茶加工廠招工,就立即前去應聘,成功被錄取,“從家庭主婦成為工廠工人,再也不用擔心在家務農靠天氣吃飯了,也不用背離家鄉外出務工過著漂泊的日子,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每月的收入剛好能解決我兩個孩子讀大學的生活費。”
該油茶加工廠的負責人介紹,車間通過訂單形式加工油茶油,所招工人均為易地扶貧搬遷貧困勞動力,讓在家照顧老人小孩的搬遷婦女和不出門打工的勞動力能在家門口就業,靠雙手來增收。2019年,公司購進日處理油茶鮮果15噸“熱風爆蒲”設備一套,解決了靠天氣吃飯的年代,有效防止油茶果二次污染,引進技術指導,增加貧困戶就業。種植油茶果基地要翻地、除草、授粉、收果、裝袋、搬運,油茶果加工廠要搬運、出袋、選果、烤果、提煉等都需要工人干活,易地搬遷貧困戶及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能就業。車間上班有錢拿,基地干活得工資,“油茶果”已成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致富產業,成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致富“金果果”。截止目前,民營加工廠解決勞動力就業30余人,種植油茶果基地解決勞動力就業20000余人次,共發放工人工資85萬元,利益連接貧困戶650戶2340人,戶均分紅500元。截止目前,產果700噸,預計今年產果2400噸,產壓榨油3000多噸,年產值3400萬元。
“現在油茶果陸續成熟,農民工忙著采摘,我們加工廠忙著收購加工。”貴州省永興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長煥說。
“聽親戚說來這里干活,上班時間自由,又是直活,離家又近,挺適合我們這些婦女。”貧困戶肖銀香一邊摘油茶果一邊笑著說道。
“早上六點起來,簡單吃過飯收拾一下,我就和一起的五個人來油茶基地了,你看,來得早,這才早上10點多,我都摘了60多斤,每斤1.5元,就掙得60多元了。”龍桂花滿意地說,大家都想著爭取多摘一點果,就可以多賺點錢。
自聯山新區黨委成立以來,為了給更多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建立一個穩定的就業渠道,幫助他們實現家門口就能賺錢的愿望,推行“黨委帶領、勞務帶動、產業帶富”的“三帶”模式,促進搬遷勞動力實現全民就業,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通過積極牽線搭橋,先后引進港股上市企業“華鼎集團”、浙江聯合潤農、上海秒優等企業落戶聯山新區,打造“扶貧產業園”,即“華鼎集團”、上海秒優、貴州省苗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貴州省萬興科技有限公司、貴州錦鈺鋼化玻璃有限公司、貴州運升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等企業落戶聯山新區,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周邊工廠已達32家,投產18家,建成后可提供就業崗位4000余個,打造“扶貧產業園”。(龍本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