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為進一步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寫好易地扶貧搬遷點“后半篇文章”,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積極搭建群眾排憂解難“連心橋”,創建溫暖之家。
近日,走進
從江縣各個社區安置點的“陪伴小課堂”,
課堂里時時傳來老師與孩子們互動聲,老師認真上課,孩子們積極回答,在場的學生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氣氛融洽活躍,教室里充滿了歡聲笑語。課堂上,志愿者老師結合學生所需,有針對性開展創意手工課、書法比賽課、繪畫練習課、安全教育課等課程,充分發揮兒童想象力,提高兒童的積極性。促進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城市新生活。
自易地扶貧搬遷開始以來,
從江縣堅持以“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原則,以“新市民·追夢橋”工程為載體,共青團從江縣委在各個安置點開辦“陪伴小課堂”, 解決了“學生放學后,家長仍在上班,子女無人看管”難題。積極推進“希望工程·陪伴行動”項目,讓更多
社區少年兒童在課余時間有人陪伴、興趣特長有人指導、感恩奮進有人加油,切實解決搬遷群眾“后顧之憂”。
據悉,各
社區以開展“希望工程·陪伴行動”為依托,以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采用“線上+上門”的方式,對社區內的留守兒童學生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志愿服務,著力搭建為群眾排憂解難“連心橋”,努力創建搬遷群眾的溫暖之家,及時為他們送上關愛與溫暖。
下一步,團縣委將圍繞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繼續把“陪伴小課堂”作為服務搬遷群眾的切入點,把黨的關懷傳遞到搬遷群眾心里,用實際行動踐行為搬遷群眾服務的初心與使命。(陳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