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技術”引得活水來。“打鐵還需本身硬”,好政策遇到好技術、勤勞奮斗的積極心態,才能煥發新生活力,持續產生內生動力。為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戶”目標,平溪鎮圍繞 “精準培訓對象、精準目標任務、精準工作舉措、加強資源整合、提高培訓針對性、促進就業創業”,認真組織有需求的貧困勞動力開展貧困勞動力種養殖技術培訓。
勞動力就業培訓
2020年4月8日,邀請貴州中科漢天職業培訓學校老師到大寨村委會對我鎮80名貧困勞動力群眾開展為期10天的綜合素質提升和技能培訓。培訓老師結合我鎮及周邊鄉鎮林下種養殖基地和壩區產業發展用工需求,將符合當下實際的先進種養殖從技術注意事項到具體做法,采取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進行講解,學員們專心聽講,積極互動,課堂上不時響起熱烈的討論聲和掌聲,學習氛圍活躍濃厚。培訓人員紛紛表示此次培訓內容與其從事大半輩子的農事息息相關,能聽得懂學得會,都打算培訓結束后將所學知識付諸于行動。據悉,后續將積極配合縣級各單位開展勞動力培訓工作,為我鎮就業扶貧夯實基礎。
茭白種植基地就業
“送崗位”貼心接地氣。組織村干、網格員對片區居民進行地毯式摸底排查就業意愿及情況并建立就業臺賬,摸清就業底數,通過網絡、微信、小喇叭等多平臺多形式廣泛宣傳用工信息和就業政策,動員有外出務工就業意愿的貧困勞動力踴躍報名。疫情期間,點對點就業專車服務人次達116人。留下來的勞動力也不閑著,通過推送扶貧工廠、鎮級周邊產業基地用工招聘信息,實現家門口就業、顧家兩不誤。截止日前,我鎮產業基地吸納貧困戶就業73人,扶貧工廠、茭白種植基地、百香果種植基地、精品水果種植基地正持續招工。此外,采取公益性創造崗位方式拉動就業方式聘用120名公益性崗位人員和就業援助人員,主要負責安置點社區管理、公共區域環境衛生保潔工作。
入戶了解貧困勞動力就業情況
“送服務”激發積極性。建立就業摸底臺賬,明確片區1+N幫扶干部、網格員、村干負責跟蹤監測勞動力就業情況,積極推送符合條件的就業崗位和宣傳有組織輸出且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并按規定提交申報材料的,按照省內500元、省外10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等貼心政策,隨時協調解決勞動力對象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供一對一暖心服務。 (唐碧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