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成立地址災害防控領導小組,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防災減災方案,分行業將防災責任和工作重點分解落實到責任單位,具體到監測預警人員,加強對地質災害的預警、防范和處理工作,實現全面布控。并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等汛前備戰動員,提高各級應急救援隊伍及廣大人民群眾防災抗災意識和臨災避險能力。
二是排查隱患,預防為主。一是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地質變化動態巡查和監測工作。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安全隱患排查,柳川鎮對全鎮24個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檢查,并及時整改。后續隨時排查隱患,主要看村組道路有沒有受阻,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確保群眾安全出行;二是對群眾住房進行隱患排查。要求對村民一一走訪,逐戶登記。特別是低保戶、貧困戶等弱勢群體的房屋進行全面細致檢查。一旦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提醒,并現場提出解決方案,確保群眾財產和生命安全。
三是加強宣傳,及時預警。充分利用公開欄、宣傳欄等文化宣傳陣地,廣泛深入地宣傳《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救災意識。張貼宣傳畫等方式開展宣傳,加大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增強公眾識災、防災、避災和救災的能力,營造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同時,加強監測、預警和提示工作,落實專人關注氣象變化情況,在極端天氣到來前,及時提醒廣大群眾加強防范意識,確保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四是開展演練,提升意識。組織有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村開展地災避險演練,各村嚴格按照災情上報、預案啟動、緊急避險、應急救援和災民安置等環節依次開展演練工作,鍛煉各部門業務水平和協作能力。確保各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實現職責明確、配合緊湊,險情報告及時準確,現場救援科學規范、人員撤離安全迅速,醫療救援和救災安置高效合理,切實加強現場處置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五是重抓防治,消除隱患。加快對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的建設進度,督促緊密配合、加強協調調度,加大機械、人力的上陣力度,要求施工單位按時按質量完成建設任務,同時嚴格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加強安全管理,督促施工單位嚴格按照安全規程操作,保證施工安全,嚴格執行工程設計規劃,材料送檢到位,確保工程質量合格,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潘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