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沿著蜿蜒曲折的水泥路走進劍河縣南寨鎮繞慶村,映入眼簾的是黨群服務中心辦公樓,一條鄉村公路穿村而過,宅前屋后干凈整潔,涼亭長廊小巧別致。老人在活動中心對弈棋牌,中年人在文化廣場翩翩起舞,小孩在籃球場嬉戲打鬧……如此悠然愜意的生活不禁讓人艷羨。看著這一幅和諧優美的畫面,很難把現在的繞慶村與原來的“貧困村”聯系在一起。
繞慶村位于劍河縣南寨鎮北部,距鎮政府15公里,轄5個村民小組,屬于貧困村。全村有179戶635人,其中,貧困戶40戶161人,2020年3月所有貧困人口全部清零,脫貧出列。
提及以前的繞慶村,狹窄顛簸的土路、殘舊破敗的村貌、結構單一的產業,基礎設施和群眾思想都相對滯后,“貧窮落后”成了繞慶村的代名詞。近幾年,歷經脫貧攻堅決戰的洗禮,不僅讓繞慶村舊貌換新顏,而且還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小康路,昔日偏僻貧窮的“山旮旯”,已然華麗轉為“美麗鄉村”。
務實基礎設施 打牢脫貧“根基”
打贏脫貧攻堅戰,基礎設施要“先行”。水、路、網等基礎設施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保證,也是發展的瓶頸。南寨鎮摸清扶貧“脈搏”,大力推進基礎設施促脫貧攻堅工作,把資金用在刀刃上,著力打好基礎設施建設硬仗。
“要想富,先修路”,南寨鎮把修路擺在首要日程,2014年來,擴寬硬化繞慶村通村公路4.5公里,實施組組通項目6公里,實施入戶路改造2公里,使群眾的出行路更方便、更安全。
“現在咱們村房前屋后都鋪上了水泥路,路平了,寬了,出行方便安全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終于過去了!”望著村里一條條平坦通暢的道路,繞慶村的村民由衷感嘆。
繞慶村屬于典型的高坡村寨,吃水難問題是困擾繞慶百姓的一大難題。繞慶村“兩委”積極爭取財政扶貧資金實施飲水管網改造項目,實現了戶戶通自來水,從根本上解決了群眾吃水難問題,夯實了繞慶村群眾生產生活基礎。同時,繞慶村脫貧攻堅隊和村“兩委”積極組織群眾對村內“油榨井”進行了整治清理,解決廣大群眾由于天干造成飲水困難問題,進一步保證村內飲水用水安全化、正常化。同時,積極爭取項目資金70余萬元新修建村級活動室1個,衛生室1個,集體食堂1個,安裝太陽能路燈40盞,風雨長廊1座,還實現了全村寬帶網絡全覆蓋......各項基礎設施的完善,為繞慶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筑牢了根基。
改善人居環境 提升村容“顏值”
繞慶村依托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人畜混居整治以及“廁所革命”等項目建設,著力解決“晴天臭烘烘、雨天糞水流”的臟亂差面貌。同時,繞慶村建立健全村內衛生清潔管理機制,形成環境整治常態化。按照每月一大掃,每周一小掃的要求,常態化開展衛生整治工作,徹底改變“臟、亂、差”問題,全面消除視覺貧困。還實行“門前三包”責任制,定期組織開展環境衛生評比活動,形成了“戶戶有責任,人人講衛生”良好氛圍。
“近年來,村兩委和村脫貧攻堅隊積極宣傳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相關知識,群眾環境衛生意識進一步提高,參與環境衛生整治行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斷增強。還特意安排我作為村內保潔員,一邊監督村民不能亂扔垃圾,一邊積極發揮引導作用,讓村民自覺形成‘講衛生、愛清潔’的良好氛圍。”繞慶村保潔員楊定懷說到。
繞慶村“兩委”不斷強化保潔員隊伍管理,著力改變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積極營造宜居環境,徹底改變農村“臟、亂、差”突出問題,全面消除視覺貧困,全面提升農村顏值,著力優化、美化、凈化農村環境,加快生態宜居步伐。2020年,繞慶村榮獲“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縣級文明村”榮譽稱號。
抓實農村住房 筑牢安全“屏障”
繞慶村“兩委”聚力解決農戶住房保障問題,抓實農村住房安全工作,確保政策落實不打折扣、不走樣,用心用情圓了貧困戶的“安居夢”。
“以前,住在簡陋的房子里,晚上睡覺都不安穩。在政府危房改造政策的支持下,如今我和母親終于住進了亮堂舒服的安居房,再也不用擔心日曬雨淋了。”貧困戶向書平高興地說到。
向書平家里有他和79歲的母親2人,為了照顧老母親他一直都沒有外出務工,家庭經濟來源僅靠他在附近打零工來維持,新建房屋對于他來說想都不敢想,沉重的經濟壓力讓他備受煎熬。2018年初,駐村干部幫助他申請了危房改造項目,經過幾個月的修建,2019的新年向書平就在新屋里過上了新年。并且村里結合向書平的實際,積極通過產業獎補、危房改造補助、新農合補助等政策扶持,如今他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近年來,為解決群眾住房保障問題,繞慶村實施透風漏雨整治42戶,危房改造45戶、易地扶貧搬遷31戶,如今的繞慶村住房以混凝土磚房和磚木結構建設風格為主,少數人家房屋為木質簡約建筑風格,實現了人人有安全住房,為群眾筑起了“安全屋”,一棟棟破舊的房屋換了新顏,百姓臉上也多了笑顏。
強化產業發展 駛入小康“車道”
國以民為天,民以業為富,產業興、則民富,“拔窮根”關鍵還要靠產業支撐。繞慶村牢牢把握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全力推動產業發展,讓村民走上產業致富路。
“我們在果樹下養雞,雞糞可以給果樹充當肥料,果樹下的蟲草可以給小雞充當食物,在林下跑來跑去的小香雞肉香味美,雞蛋優質......今年我們土雞、雞蛋供不應求,大家都掙了不少錢哩!”繞慶村小香雞養殖戶潘承麟笑著說到。
近年來,繞慶村大力發展養雞項目的同時,還依托山區地域特色,積極實施鉤藤種植產業,創建了南寨鎮繞慶村中嶺山金鉤繁育種植示范基地,種植鉤藤1000余畝,采取“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村民60余戶共同發展鉤藤種植產業,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在家門口發展產業得收益,穩步增收致富。同時,村“兩委”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帶動村民實施生豬、養雞、稻田養魚、果樹種植等種養殖業項目,產業結構越來越多樣化、規模化,村民的收入也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如今繞慶村的農戶人均純收入達9680元,全村百姓駛入了小康“快車道”。
人心齊,泰山移。如今的繞慶村,村容凈了,鄉村美了,村民富了,產業興了,實現了華麗轉身,呈現出一幅村莊美、產業旺、百姓樂的幸福鄉村美麗畫卷。(萬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