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綠樹掩映,溪流潺潺;村莊道路交錯如織,村民休閑廣場干凈整潔;房舍鱗次櫛比,田園阡陌縱橫;民風淳樸,村風文明……看著眼前這幅令人心神向往的怡然景象,誰能想到5年前的柳富村還是一個深度貧困村。
回憶起以前的村子,黨支部書記羅康朝感慨萬千地說:“我們村幾年前還是個道路兩旁堆滿柴火,白色垃圾隨處可見,鄉村小路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能有今天這幅閑適宜人的景象我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
柳富村是何如從貧困村落“蛻變”成風光如畫的美麗村莊呢?
扶貧先扶志,從“傳統保守”到“開拓進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為改變村民“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自給自足”的傳統觀念,柳富村攻堅隊緊緊圍繞扶貧先扶志行動路線,結合人才扶貧計劃,重點開展烹飪技術、挖掘機駕駛、農戶特色種養殖等實用技能培訓,把創業人才集聚到扶貧攻堅上,帶動全村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
“目前我們培訓了4場次120余人,其中有51人掌握了技能,現在他們已經到浙江淳安等發達地區務工去了,每月都有3000到6000的工資收入,脫貧致富不成問題了。”柳富村駐村干部李成志自豪地說道。
產業需實干,從“老農”到“老板”
產業興、百姓富,產業發展,脫貧才有保障。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和脫貧攻堅隊緊緊圍繞這一思路,利用農民工返鄉過春節之際,到外出務工致富能手家中做思想動員工作,邀請他們回鄉創業,使外出務工致富能手王武出資150萬元在柳富村成立劍河縣南寨鎮福來生態養殖公司,公司占地1200平方米,主要養殖生豬,現有大豬80多頭,小豬崽60多頭,公司每月純收入5萬左右,帶動了10戶貧困戶就業。
貧困戶王運榮利用自己在外地多年學到養豬技術回家自己創業,建起自己的養豬場,他的養豬場占地3.5畝,現有20多頭母豬,50多頭生豬,80多頭小豬,他通過微信朋友圈、公眾號等方式打通銷售渠道,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王運榮高興地說:“回家創業,值了!現在每月都有2萬的收入,比以前打工翻了好幾倍呢。”
新村樹新風,從“臟亂差”到“美如畫”
近年來,在駐村工作隊和網格員的帶領下,廣大群眾共同努力治理環境衛生,村民們參與村莊建設的積極性明顯提升,建言獻策的多了,出錢出力的多了,打冷氣說風涼話的少了。
說到村莊建設,村民們紛紛說到:“過去的臟亂差不見了,現在每家每戶都建起了衛生廁所,垃圾統一堆放回收,還有保潔員和護路員定期清掃衛生,現在我們的生活好得很嘞。”
經過人居環境提升改造,如今柳富村煥然一新。一棟棟紅磚大樓平地而起,一條條硬化鄉間小路阡陌交通,一盞盞點亮黑夜的照明路燈,整齊規劃的停車場,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場地的風雨長廊和健身娛樂場……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為讓村里貧困大學生能夠在校安心學習,村“兩委”班子積極與在外創業的成功人士商量,設立了“柳富村貧困助學基金”。
基金會負責人黃申隆介紹到:“基金會對村上每年考上大學的學生每人給予500元的教育資助金,雖然不多,但我們希望盡一點綿薄之力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在人生道路上奮勇前行。”自2014年基金會成立伊始,資助了有80多名學生,幫助柳富村的貧困大學生走出大山,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得益于脫貧攻堅賦予的強大發展動能,鄉村振興步伐在不斷加快,黨的好政策催化鄉村“蛻變”,破繭成蝶,2020年,該村被評為縣級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柳富村立足工作實際,按照“黨建領村、能人帶村、勞務興村、項目富村、環境美村”的發展思路,堅持黨的引領作用,用實干托起了群眾致富的夢想,讓昔日的深度貧困村“蝶變”為今日的美麗鄉村。(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