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強“基層堡壘”,發揮領頭雁作用。始終堅持黨管干部原則不放松,不斷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的領頭雁作用,在配強15名村黨支部書記的基礎上,加強對農村黨員、積極分子、鄉村人才的隊伍建設,把有政治頭腦、創業思維、工作能力的優秀人才發展成黨員,在把黨員發展成致富能手,提高他們的創業致富能力,積極打造“黨支部+產業+合作社+能人+貧困戶”發展模式。并以黨建為核心,整合一切可利用自然資源,緊扣產業發展八要素、產業發展特點,切實做到黨建引領為抓手,產業發展為支撐,合作社、能人帶動、貧困戶參與為合力點,從而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建強黨建引領這個“火車頭”。
用好“鄉土人才”,發揮傳幫帶作用。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圍繞激發人才活力,緊盯村級“致富手”這個關鍵,充分挖掘“本土人才”。通過加強培養和激活發揮好村級種養殖能手、致富能人、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等各方面優秀人才,按照“能人帶動”模式,依托全鎮獨有的自然資源優勢,發展白茶、油茶、鉤藤、纈草、中藥材等高效種植產業,把荒山空地盤活,變廢為寶,讓“致富手”的一技之長得到發揮,達到“幫助一戶,帶動一片”的產業發展局面,從而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真真正正架起產業發展這座大橋梁,讓群眾足不出村,就能實現穩定增收。
抓實“駐村幫扶”,發揮主攻手作用。緊緊抓住“選人用人”這個牛鼻子,堅持以強化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為切入點,精選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顧大局的基層干部隊伍,對做好農村幫扶工作至關重要,在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同時,更注重駐村幫扶干部的培養教育、選拔任用和嚴干部的管厚愛。“為政治要,莫先于用人”,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以深入實施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為契機,精選24名駐村干部,深入24個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激勵駐村幫扶干部擔當作為,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讓駐村幫扶干部成為“主攻手”,全面壯大村級脫貧攻堅力量。通過“產業融入黨建”、“黨建帶動產業”雙管齊下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打贏這場輸不起的脫貧攻堅戰,從而鞏固脫貧成效,助推鄉村振興的發展步伐。(通訊員 潘庭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