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大力推進美麗黔東南建設,
劍河縣檢察院在黔東南州人民檢察院的安排部署下,從2018年3月起,認真開展傳統村落保護專項行動,通過發揮檢察職能作用推動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嚴格落實州檢察院開展傳統村落保護專項行動要求,結合
劍河縣實際情況制定了專項工作方案,明確工作重點、目標和任務。成立
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明確檢察長為第一責任人,加強組織協調,對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工作任務等逐一研究和落實。組織召開動員部署會議,對專項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
二是認真走訪調查,摸排案件線索。為深入了解全縣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狀況,劍河縣檢察院組織干警深入住建、環保、國土、發改、民宗、文化、農業等部門,全面了解有關行政職能部門履行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的職責情況。由院
領導分別帶隊,深入全縣30個傳統村落實地了解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特別是傳統村落在規劃編制及報批、生活垃圾治理、污水處理、飲用水源保護、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古樹名木及文物保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全面掌握全縣傳統村落保護現狀,擴大案件線索來源,為開展專項工作提供依據和支撐。
三是強化公益保護,督促履行職責。在專項行動中,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的特有優勢和功效,針對行政機關在傳統村落保護工作中不作為或者違法行使職權的,依法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截至目前共發出86份,涉及傳統村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處理、亂搭亂建、非法采礦和飲用水源地保護等領域。注重加強對檢察建議發出后的溝通協調和跟蹤監督,督促行政機關及時加強整改落實,行政機關對檢察建議高度重視并積極進行整改,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四是完善工作機制,增強工作合力。在專項行動中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的監督理念,根據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立足檢察公益訴訟職能,主動與
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劍河分局(原縣生態文明建設局)建立了《關于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公益訴訟協作配合的意見》長效機制,重點從加強組織保障、建立聯席會議、強化案件線索移送、深化訴前檢察建議溝通和整改落實等方面,從各自職責角度做了全面規定,為發揮檢察職能作用,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及時履行傳統村落保護職責和常態化地開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五是重視宣傳教育,營造濃厚氛圍。傳統村落保護,提高認識是關鍵。在開展專項行動中,劍河縣檢察院高度重視傳統村落保護宣傳工作,利用走訪和回訪全縣30個傳統村落為契機,加強對村干和廣大群眾的宣傳教育,提升基層干部群眾對傳統村落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主動參與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形成傳統村落保護的合力。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客戶端、手機短信推送傳統村落保護知識和工作動態,并建立“三聯”機制,在30個傳統村落建立檢察聯絡室、懸掛聯絡牌、明確聯絡員。出臺發布《公益訴訟案件線索舉報機制》,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公益訴訟工作中來,暢通舉報途徑,拓寬線索來源。( 彭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