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好“方向盤”,明確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向。該鎮高度重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討論研究,堅持因村制宜,制定各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2020年以來,累計召開20余次專題會議研究村集體經濟發展,結合村情實際出臺9套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并將任務落實細化到村到組到人,形成了職責清晰、分工明確、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育好“帶路人”,建強村級集體經營管理隊伍。該鎮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示范帶動作用,著眼選優配強村“兩委”和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利用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凝心聚智作用,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通過“三會一課”、參觀學習和培訓等方式,把黨員干部培養成致富帶頭能手,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注入新的活力。2020年以來,累計開展黨員干部群眾培訓9719人/次,根據工作需要對5名村干、1名駐村干部進行調整,并完成了5個村“兩委”一肩挑工作。
打好“組合拳”,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遍地開花。該鎮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通過采取“黨支部(村集體)+基地(龍頭企業)+農戶(貧困戶)”等模式,積極推廣“三變”改革、塘約經驗,用好財政扶貧發展資金,撬動民間資本,盤活集體資產,選準優勢產業,發展好一批優秀村集體經濟產業,增強“造血”功能。同時,成立勞務專業合作社,為發展村集體經濟提供勞務、技術支持等保障。2020年以來,該鎮9個村級集體經濟累計發展辣椒種植4065畝、中藥材1115畝、發展養雞4000羽、貢菜520畝、香菇6萬棒,硬化產業路550米和建設冷鮮庫600立方米,預計產值達到3000萬元以上,615戶2343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通過分紅、務工及參加管理等方式增收致富。(文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