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臺烈鎮釘耙塘藍莓基地,映入眼簾的是漫山遍野盛開的藍莓花,微風拂過濃郁的花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花叢中勤勞的小蜜蜂正在采蜜,藍莓樹下附近的村民正在搶抓晴好天氣除草施肥,為今年的藍莓豐收打好基礎。
貴州山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藍莓基地管理員熊慶香告訴記者,這段時間是藍莓的生長期,現在施肥對藍莓果很有用,每天公司都請有七八十人在務工。臺烈村村民楊通梅是施肥隊伍中的一員,一直在外務工的她,因受疫情影響不能及時外出,便來到基地務工。干了一個多月,掙的工資也不少,還能兼顧家庭,便索性留在這里。
每天與楊通梅一起到基地務工的還有鄭世群。鄭世群告訴記者,來基地務工不僅有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還可獲得勞動的快樂。忙碌讓她變得充實,也讓她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帶領大家在此干活的是萬方平,今年56歲的她自2012年藍莓園落戶臺烈鎮以來,她便一直在此務工,是名副其實的老員工,掌握了不少藍莓管理要領。每當基地需要大量勞動力時,她都會組織周邊村民到此,同時指導新成員開展好工作。
藍莓本身比較嬌貴,必須進行精細化管理,噴灑農藥和使用除草劑都會影響其品質。為了管護好藍莓,貴州山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長期聘用大量村民在此務工。
曾經無人知曉的荒山野嶺如今種上了800畝的藍莓,整片山林煥發出勃勃生機。附近的村民成為了藍莓園的工人,昔日的荒地現變成了他們喜愛的 " 生財地 "。據悉,貴州山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年平均可提供務工崗位500個,平均務工時間200天,按80元 / 天計算,可帶動每人年增收1.6萬元以上。下一步臺烈鎮將圍繞打造 " 萬畝藍莓大鎮 " 目標,采取以 " 龍頭企業 + 基地 + 能人 + 貧困戶 " 的模式運作,力爭早日完成10000畝的藍莓種植,帶動更多群眾就業增收。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