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素有“竹器之鄉”“斗笠之鄉”的美譽,其竹編工藝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起始年代可追朔至明末清初,延續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三穗的竹編產品兼具實用性與工藝性,主要有斗笠、籮筐、簸箕、花篩、細篾籃、椅子、果盤等純手工竹制品,美觀大方、綠色環保、品種多樣、經久耐用,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1972年,三穗竹編曾作為國禮贈送給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尼克松。2007年被列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國家文化部將三穗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竹編)之鄉”,擁有“萬畝竹海”之稱。
通過“非遺+電商”的發展模式,2014年周震和妻子放棄務工高薪,依然返鄉創建了貴州黔森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通過近年發展,該公司下設竹編工藝廠、產品倉儲部、電子商務部,已成為一家集竹編產品生產、竹編工藝品開發、竹編工藝技能培訓、竹編實體店體驗、竹編線上線下銷售的“五位一體”綜合性企業。
“昨天我們又接到了上海和江蘇的兩個訂單,通知群眾今天來領任務,疫情期間都是我親自一家一家的送篾和竹編成品收取,現在我們國家疫情得到很好的管控,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就通知大家到我們廠里面排隊領取任務”。黔森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產品倉儲部經理說。
“我們從2月除就開始接訂單,倉儲部經理負責送篾到群眾家里和回收,我通過微信視頻和網絡直播的方式指導他們編制,村民們各自在家就能就能制作產品,即降低了新冠肺炎感染的風險,他們在家就能賺錢,我也能夠完成訂單。1-4月份完成30多萬的竹編訂單”,群眾僅靠在家做竹編每個月就有3千元多的收入。黔森源竹編工藝廠總經理周震說。
田仁英以前常年在國外打工,今年回家過年后,由于疫情防控,在不外出的情況下,她通過編制竹編工藝品增加收入。“雖然有很多年沒有編竹編了,手有些生疏,但每天我還是可以完成2-3個果盤,一天也有40多快錢,可以補貼家用。”田仁英說,
掙錢顧家兩不誤,這正是黔森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辦的初衷。目前,該公司擁有固定員工30人,其中貧困戶20人,殘疾人2人,擁有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1人。2019年該公司年銷售額達200余萬元,主要開發竹簸、竹花瓶、竹手提包、竹果盤、瓷器竹編包裝、溫水瓶竹編包裝等產品,遠銷浙江、江蘇、上海、廣東等市場。
一雙妙手,一捆竹篾、一把彎刀、將一棵棵竹在竹編匠人的巧手幻化下被賦予全新的生命,或古樸典雅、或個性時尚、或細膩精致,構圖精美、栩栩如生。宅家巧手繡竹編 戰疫增收兩不誤,三穗群眾用勤勞的雙手,繪制脫貧致富新藍圖。(歐忠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