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化駐村幫扶助推脫貧攻堅。堅持黨建引領,扎實開展駐村幫扶不扎實專項治理,從嚴管理村“兩委一隊三個人”,及時調整優化充實力量,以5名第一書記為牽頭,統籌15名同步小康駐村干部和54名村干力量,調配116名網格員包組包寨,全力推進脫貧攻堅,一肩挑比例達35%,培育村級后備力50名。截止2019年底,全鎮所有貧困村全部出列,建檔立卡貧困戶1006戶3473人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已脫貧貧困人口未出現返貧現象。
二是強化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圍繞“產業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發展農村產業,按照“1+2+N”的布局,以壩區產業“兩線兩帶”和林下經濟“兩變·三化”模式推動鄉村振興,完成林下仿野生菌種植650畝推動林下經濟高質量裂變發展,建立壩區百畝基地1個,千畝基地2個。年度內,百畝漁產業基地高效循環養魚年產量達250萬斤,完成種植苗木花卉640畝、商品蔬菜2300畝;創建林下百畝基地6個,千畝基地1個。
三是優化利益聯結鞏固脫貧成效。圍繞黨社聯建和“三變·五金”的利益聯結模式,充分激發產業健康發展的動力和群眾自力更生的決心,以“基地+公司(合作社)+村集體+群眾(貧困戶)”的機制促進群眾增收,力爭帶動全鎮1006戶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600元以上,實現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侯永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