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天氣變暖,花也開了,正是分蜂和蜜蜂采蜜的時節。蜜源足了,產量就上來,品質也高!”說話間,養殖大戶張平略拉開了蜂箱。
貓鼻嶺養蜂基地于2019年8月份進蜂,采取“合作社(養殖大戶)+貧困戶”模式發展林下養蜂120箱,9月份出蜜,割蜜800多斤,通過“線上+線下”“兩線合一”方式售出500余斤,價格在80至120元不等,收益達5萬余元。
“國家政策好了,村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通了、自來水用上了,家家戶戶住房有保障了。去年底還給自己買了車,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談及變化,張平略臉上洋溢著笑容。
時間回到2014年,張平略家因父母患病、生活困難被評為貧困戶。彼時的貓鼻嶺村,受自然條件惡劣、發展基礎薄弱等因素制約,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61.27%,堪稱貧中之貧、困中之困。
如何擺脫貧困成為亟待破解的難題!
“守著一畝三分地想要脫貧致富太困難了,村里年輕人將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打工成為脫貧的主要渠道!”代理村主任張通鵬介紹道,張平略曾經也是其中的一員。
多年打拼賺了點錢的張平略就想著反哺家鄉,“17年就嘗試過養蜂,最終因為資金和技術問題中途而廢。直到去年張主任找到我,我決定二次返鄉創業,黨委政府也給我極大地幫助,不但給了我資金支持,還安排我進行專業培訓,讓我對養蜂充滿了信心!”
借助貓鼻嶺村植被豐富、水質純正、蜜源充足的天然優勢,憑借著張平略精湛的養蜂技術和精心呵護,林下養蜂為張平略帶來了實實在在地收益,過上了甜蜜好日子,并為48戶貧困戶帶來6000元的項目分紅。
據了解,近年來臺江縣依托自然資源稟賦,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喚醒沉睡大山,點“綠”成“金”,累計投入600余萬元用于發展林下養蜂11000余箱,僅2019年便實現產蜜50噸,產值達1200萬元,通過“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合作社(養殖大戶)+貧困戶”等形式,培育養殖大戶800余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00余戶,利益聯結貧困戶3000余戶,積極助力脫貧攻堅。(沈成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