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培訓
“用愛心”做實服務。一是全面實行以“街道領導包社區、街道干部定包樓棟、社區干部包住戶”定點定人包保制度,并按照樓棟建立殘疾人、精神病人、重癥病人、留守老人等20余個管理臺賬。同時,開展“四必到,六必訪”工作(居民有問題反映必到、居民有不滿情緒必到、居民有突發性事件必到、零就業家庭必訪等),對群眾訴求做到“事事有回音”,不出家門,就能找到人、辦成事,不斷加強社區服務和管理工作提高搬遷群眾的滿意度。截止目前,幫助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10000余件次,切實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二是開展了“脫貧攻堅·志愿黔行”服務活動、“搬新家、過新年、感黨恩”春節系列活動和第八屆湘黔民歌大賽等活動。發放各類政策宣傳單1萬余份,懸掛感恩標語50余條(幅),免費為群眾維修家電300余件次,免費義診群眾1000余人次,免費理發400余人次,免費書寫春聯1000余幅。
為村民寫對聯
“以前在老家,辦事打證明到村里蓋章了還要著跑去鎮里交,路又不好,來來回回差不多都要一天的時間。現在,搬遷到縣城來以后,辦事方便多了,每次有問題和困難,到微信群里跟樓棟長或者包保干部說一聲他們就會給我們解答,解答不了的還會入戶來幫我們辦理……”來天柱縣藍田鎮貢溪村的補金音笑著說到。
好戲連臺
“用細心”抓好就業。一是建立搬遷勞動力就業創業臺賬,實時掌握動態。建立聯山街道微信公眾號和各樓棟微信群、QQ群和大型戶外顯示屏,定期發布培訓、就業等各類信息5000余條,推薦就業崗位11300余次。二是引進9家培訓機構和1家人力資源服務公司進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按照搬遷群眾培訓意愿、市場需求和企業需要,開展“菜單式”點單培訓服務,今年已先后舉辦了電工、家政、挖機、面點、廚師、服裝等各類培訓70期1984人。三是引進港股上市企業“華鼎集團”、浙江聯合潤農農產品配送有限公司、上海秒優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落戶轄區內,打造“扶貧產業園”,截止目前,周邊工廠已達32家,投產18家,建成后可提供就業崗位4000余個。四是針對年齡大、不愿進廠、留戀鄉土的搬遷群眾,組建了建筑勞務隊、農耕勞務隊、家政服務隊共計500余人,先后組織到附近的油茶基地、鳳園產業園、辣椒基地、建筑工地、農業合作社和企事業單位進行務工3000余人次,增收100余萬元。五是開發保潔、保安、就業協管員等公益性崗位解決297名搬遷群眾就業,組織本地民營企業、杭州、烏當等企業招聘會5期,動員搬遷群眾勞務輸出400余名。
招聘會
“以前我在老家的時候,每年除了種那點點地,就是喂一兩頭豬,根本沒有什么其他收入。現在政策真的好,不光住上了磚房,政府還推薦我到物業公司上班……”來自天柱縣高釀鎮口洞村的劉菊桂,剛搬遷來的時候到處打零工,但因為沒有技術,工資都不高。后來推薦她參加家政服務培訓后,目前在安置點的物業公司做保潔員,月工資1800元。
家政服務班結業
“用信心”筑牢基礎。一是強化黨的建設。成立聯山街道辦事處,新建社區和社區黨總支各2個,網格黨支部6個,非公黨支部1個,選派2名干部到社區擔任黨總支書記,選優配強了社區“兩委”班子、網格樓棟長和物業保安管理人員,組建了婦聯、團委、工會等各類群團組織,基層黨建體系完善。二是狠抓廉政建設。把黨風廉政建設與街道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謀劃、協調推進,全面履行從嚴管黨治黨主體責任,通過責任分解和督查考核,落實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壓實基層黨組織廉政責任。落實廉政談話日制度,全年共開展集體廉政談話40人次,個別談話10人次,使“紅臉出汗、咬耳扯袖”成為常態。加強對重點工作的日常督導督辦,實現人、事和進度督查三合一,全年開展專項督查6次,下發通報2起,談話提醒4人,紀律處分黨員2人。2019年,聯山街道先后被省、州、縣評為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龍乾)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