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謀劃,科學部署。聯山街道多次組織召開就業創業工作專題研判會、就業創業工作專班專題部署會、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和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摸底大排查工作部署會等進行落實落細落小就業相關工作,為確保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動態準,進一步打造“進千家門,聽千家言,解千家難,圓千家愿”的新機制,切實解決就業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聯山街道制定《聯山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創業工作實施方案》相關文件,以“黨工委領導包社區、社區干部包片區、街道辦干部定包樓棟住戶”定點定人包保制度,形成人人擔責、層層負責、環環相扣、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就業工作責任體系。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開展“大走訪、大摸排、大宣傳、大培訓、大服務”工作,推行“一對一、零距離”工作模式,入樓棟逐家逐戶逐人了解就業動態,做到責任區“一口清”、包戶就業情況熟知率100%。
逐戶走訪,摸清底數。就業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整個家庭的事情,一個家庭的整體情況和家庭成員身體狀況等對一個人的就業有決定性的影響。為了更有針對性的實施“一戶一業、一人一技”,聯山街道組織全體包保樓棟干部、社區五大員、各樓棟長入樓棟逐家逐戶逐人進行大摸排,做到“五清”,即:家庭情況清,個人狀態清,素質能力清,培訓需求清,就業意愿清,特別是貧困家庭勞動力的技能狀況、就業情況進行摸排和回訪,建立未就業貧困勞動力就業意愿、培訓需求等基礎信息臺賬,同時,針對有就業意愿和能力但尚未就業的貧困勞動力家庭,建立“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臺帳,采取“一對一”重點幫扶措施,為更加精準實施脫貧攻堅、全面提升就業服務質量打下了堅實基礎。
推介宣傳,積極引導。年初以來,聯山街道扎實開展以大走訪、大摸排、大宣傳、大服務、大培訓,“送崗位、送政策、送技能”,“到樓棟、到戶、到人”為主要內容的“三送三到”活動。在入戶摸排核實的同時,根據每戶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推介用工信息,講解轉移就業、動員參加技能培訓、組織參與就業招聘、自主創業等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補貼標準和申請程序,動員有勞動能力、有培訓意愿的貧困人員參加中長期技能培訓,提高轉移就業的質量。針對有勞動力的“零就業”貧困家庭,開展“一對一,多對一”重點幫扶,對其家庭勞動力的技能狀況、就業意愿進行研判,分析未就業的原因,協商制訂可操作、能實現、符合家庭實際的就業規劃,落實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職業介紹、用工招聘、公益崗位安置等舉措,確保有勞動力的“零就業”貧困家庭至少一人實現穩定就業。
加大培訓,拓展就業。為解決易地扶貧搬遷有勞動力群眾就業問題,提高就業能力,聯山街道采取定點授課和線上學習兩種方式精準抓好搬遷群眾的全員培訓、規定培訓、精準培訓、持續培訓。依托各類培訓機構、企業、行業的專家、技術人員、民間能人作為師資。對有勞動力無法就業、有意愿培訓技能的搬遷群眾定時定向開展技能培訓:農業產業技能、育嬰師、家政服務、茶藝師、電工、面點、美容師、插花、廚師、SYB創業等免費培訓。引導搬遷家庭年輕勞動力就讀職業學校和技工院校接受專業化的職業教育。對培訓人員實行動態化管理并進行跟蹤回訪,時刻了解和掌握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動向,積極開展送崗位、送培訓、送政策、送服務到戶到人,力爭使每一名就業困難人員都能得到有效幫扶。
拓寬渠道,增強崗位。根據貧困勞動力的不同需求和能力層次,提供不同崗位滿足各類就業需求,讓有就業意愿和有能力的貧困勞動力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針對不同貧困勞動力群體,實施“公益崗位、周邊企業、示范基地、勞務輸出、創業帶動、產業帶動、技術培訓、定向招聘”等就業扶貧八項措施,積極與縣內農業園區、工業園區、周邊大中小型企業、商業、個體工商戶、建筑工地、各鄉鎮專業合作社、能人大戶對接用工崗位信息,同時積極鼓勵各類企業和用人單位主動招用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困難人員,并確保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就業困難人員切實享受到創業幫扶、企業吸納、靈活就業公益性崗位安置等各項扶持政策。針對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就業的“三無”貧困群眾,下一步深度開發保潔、治安、消防、社區網格化管理、門面招商引資、發展項目等崗位及民政兜底解決生活保障。
動態管理,注重長效。就業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次性工作,需要隨時隨地的掌握情況,因此,聯山街道對以樓棟單元為單位建立了易地扶貧搬遷貧困勞動力動態幫扶管理臺賬,進行一月一更新,每人每月推薦5人實現就業。通過定期不定期走訪及時將各類招聘信息、用工信息有選擇、有針對性的送到群眾手中。對于就業困難貧困勞動力,及時將培訓需求和就業意愿反饋到就業創業專班,并積極配合協調溝通,直到真正實現就業。同時,還通過就業扶貧信息數據平臺、微信群、QQ群等渠道,動態了解搬遷貧困勞動力家庭就業情況和未就業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需求、就業意愿精準,實行月反饋、月匯總、月上報長效機制,建立常態化的就業援助機制。(龍本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