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群眾思想引領“感恩橋”,創建奮進之家。為確保“新市民·追夢橋”工程的穩步推進。3月31日,縣總工會副主席、縣婦聯主席、團縣委副書記一行到天柱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調研“新市民·追夢橋”工程相關工作。詳細了解聯山街道易地搬遷安置點“新市民·追夢橋”工程相關工作情況,并提出寶貴建議。聯山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積極部署,按照城市社區標準從搬遷群眾中推選社區“三委”成員,同步推進工會、共青團、婦聯、老年協會、關工委等群團組織和各類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建設;加強安置點社區服務陣地建設,以打造城市社區黨建示范點為引領,結合工青婦工作需求,規范化建設了社區“兩委”辦公室、辦事大廳、職工之家、青年之家、婦女之家、矛盾糾紛調解室、職工書屋、“新市民·追夢橋”服務中心、新時代志愿服務中心等服務平臺,推行網格化管理,工青婦組織與相關職能部門站所干部下沉一線辦公,零距離服務搬遷群眾;全力做好安置點搬遷黨員發展、共青團員、工會會員、少先隊員發展工作,實現了黨和群團的組織和工作“雙覆蓋”。
搭建群眾權益維護“平安橋”,創建和諧之家。為提高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消防安全防范意識。近日,聯山街道邀請縣消防大隊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展“新市民·追夢橋”消防安全技能培訓。切實增強黨干群的防火意識和火災逃生能力,做到防火于未“燃”。消防員結合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樓棟樓層實際,生動地講解了近年來部分典型火災事故案例,就如何檢查整改火災隱患、如何撲救初期火災、如何在火災中安全逃生等相關知識進行詳實地講解,生動有趣的解說。為保證培訓實效,培訓結束后,參訓人員在消防官兵指導下又進行了一次火災逃生和滅火實戰模擬演練活動。在演練中,全體參訓人員積極踴躍參與,嚴格按照滅火操作程序、步驟和要領,沉著冷靜,認真嚴謹地開展消防滅火實戰模擬演練。通過培訓和演練,進一步推動干部群眾的消防安全責任和義務,以實際行動搭建群眾權益維護“平安橋”,共創和諧之家。
搭建群眾創業就業“致富橋”,創建幸福之家。群眾所急、黨政所需就是群團組織的行動指南。為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服務工作,聯山街道認真履職、主動擔當,全力服務做好工青婦“三就三保”等民生工作。積極聯合就業創業服務中心開展工青婦“三女”培訓及美容師、育嬰師、家政等培訓,鼓勵和幫助搬遷婦女、青年在社區自主創業,疫情期間共完成新增就業760人,其,省外就業364人,縣內就業人員230人,東西部勞務協作到浙江就業人員26人。安置點引進制衣廠、玩縣廠、玻璃廠等11家企業,幫助140余名搬遷群眾就業。截止目前,聯山街道提供就業崗位8000余個,極大地幫助群眾解決了就業難題,為搬遷群眾“搬得出、留得住、快融入、能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搭建群眾排憂解難“連心橋”,創建溫暖之家。為進一步提高搬遷婦女的幸福感,立足婦聯工作職能和實際,開展了婦聯干部“入樓棟・訪婦情・辦實事”活動,為搬遷安置點婦女和兒童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娘家人”的溫暖送到貧困婦女身邊。在搬遷安置點開展“巾幗在行動·溫潤移民家”系列活動,組織志愿者手把手地教會搬遷婦女使用家電、乘坐電梯、手機玩微信、使用銀行卡、乘坐公交車等生活“本領”,養成文明衛生習慣,遵守交通規則和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物和公共環境等,促進搬遷群眾快速融入新城。
搭建市民意識培養“融合橋”,創建文明之家。依托安置點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道德講堂、青年之家、婦女之家等各種宣講陣地,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送到群眾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聯合團縣委、婦聯、工會等單位,在五一、國慶、元旦等重大節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引導搬遷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依托工青婦陣地平臺,圍繞鄰里關系、愛護環境衛生、就學就醫、創業就業、感恩教育等培訓活動;開展“文明樓棟、最美家庭”評比活動;組建健身舞蹈隊、籃球隊等隊伍開展精神娛樂活動,廣泛開展“巾幗愛家·共享美麗家園”活動,引導婦女操持家務、清潔衛生,以家庭文明促進安置點的社區文明。激發搬遷群眾道德自覺和德治能量,破除陳規陋習,培樹德治新風,達到了移風易俗、成風化人的社會效果,幫助搬遷群眾迅速融入城市生活。(龍本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