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進一步推進優質稻產業發展,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岑鞏縣大力實施優質特色糧食產業發展項目,采取綠色生態的“稻+魚”種養模式,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的生產模式,也讓農田實現了增產增值,農戶實現了增收致富。
這幾天,注溪鎮周坪村稻田魚生態種植養殖示范基地迎來了豐收,一片片水稻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忙著在田里捕撈稻田魚。大家互相配合,趕魚、撈魚、裝桶一氣呵成。在稻田的一旁,縣農業農村局組織有關單位對項目實施的稻田養魚進行測產驗收,熱鬧豐收的場景惹來不少當地村民前來圍觀。
周坪村村民項勝貴是該示范基地的養殖戶之一,今年在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他承包了52畝稻田養魚。轉眼兩個多月的時間,他家的稻田魚就捕撈上市了。
項勝貴告訴記者說:“技術上,有農業局給我們提高技術、提供服務,我們就放心大膽的去做。我當時放的魚每條只有半斤,現在收獲的魚每條有兩斤多了。”
今年以來,在岑鞏縣農業農村局的幫扶下,周坪村堅持把生態種植養殖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積極引導農戶發展稻魚共養產業,免費為農戶提供魚苗。周坪村稻田魚生態種植養殖示范基地共發展稻田魚養殖140多畝,發展養殖戶6戶。通過測產,僅稻田養魚一項,這一季平均每畝稻田增加收入600多元,稻田綜合畝產值達2000多元。
在稻田里養魚,稻田能給魚提供雜草、蟲和稻花等食物,而魚又可為稻田清除雜草和病蟲,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養出來的魚肉質細嫩、口感好,深受消費者喜愛。(岑鞏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李昌焯 吳國明 唐鵬 楊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