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消防救援除了有救援裝備這一“致勝法寶”,還有大數據的加持。8月31日,記者走進黔東南州消防救援支隊,零距離接觸“逆行英雄,體驗消防救援演練、深入挖掘黔東南州消防亮點工作,齊學“防火經”。
了解各類消防滅火救援器材及設備,現場觀摩高層建筑滅火實操、體驗快速穿著消防救援服......上午九點,媒體記者消防行第一站走進黔東南州消防救援支隊凱棉路特勤站,用鏡頭記錄了活動的精彩瞬間。重達70斤的消防救援服穿在消防員身上時,他們依舊健步如飛,自由穿梭于火場。當天,為了幫助記者更好地體驗,三名消防員上下其手花了兩分鐘才把消防救援服套在了記者身上。要知道,在消防隊里救援服穿著訓練科目的達標成績僅為20余秒。
兩分鐘穿上消防救援服,保持重裝狀態約一分鐘,然而就是這三分鐘不到的時間,記者竟已渾身冒汗。“消防員真的不容易!”記者不禁感慨。
在凱棉路特勤站,記者了解到,貴州省消防救援總隊黔東南州消防救援支隊凱棉路特勤站建隊56年來,先后參加滅火戰斗12900余次,搶險救援戰斗11000余次,營救遇險群眾8800余人,參加社會救助、扶貧幫困等為民服務活動2900余次,搶救財產價值5960余萬元。今年7月,成功申報第20屆全國青年文明號。
(凱里小伙蔣雨航:曾經的被救者,如今的施救人!)
隨后,媒體記者一行走進清江路消防救援站,采訪了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被埋了124小時的蔣雨航。從獲救者到成為一名救援者,蔣雨航告訴記者,當消防救援人員把生命通道打開的那一瞬間,照進自己眼里的第一束光就是搶險救援服的橙色。此后,成為一名消防員如同一顆種子種在了他的心里,2008年12月11日,蔣雨航光榮入伍,先后在上海消防、黔東南州消防救援支隊參與了數千次滅火救援、搶險救災行動,用行動踐行“火焰藍”的使命。
走進位于黔東南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白午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感受社區消防隊伍建設。據介紹,白午街道清泉社區大綜治大安全服務中心下設專職消防隊、綜治管理隊、網格服務隊,并引進了智慧消防、電梯智能防御兩套系統。并在小區配備微型消防站,快速有效遏制火災事故。
值得一提的是,白午移民安置點配備的電梯智能防御系統是黔東南州首個能自動報警并“驅逐”電瓶車的試點。
“一旦電瓶車進入電梯,系統立即響應。”在現場,消防員一邊介紹一邊演示起來,只見他將電動車推到電梯內后,系統立即發出:“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請勿將電瓶車駛入電梯……”同時電梯暫停運行,直至電瓶車被推出后,電梯恢復正常運行,有效解決了電瓶車進樓入戶停放、充電等原因引發的火災事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