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帶實體,筑牢戰斗堡壘。一是建強組織夯堡壘。堅持以建強支部為核心、以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為重點、以完善工作機制為基礎、以凝聚群眾民心為目標,推選退伍老兵楊秀賢同志為“兵支書”并實施“一肩挑”,選優配強村“五大員”和村民小組長,村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明顯改善,增強了基層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二是黨社聯建聚合力。在黨組織的帶動和指導下,燒茶村成立寄望產業扶貧專業合作社,全村68戶建檔立卡戶全部入社,黨支部書記楊秀賢擔任合作社理事長,村社班子實行交叉任職,吸收村干和村里面有威望、有意愿的黨員同志加入到合作社的管理,凝聚產業發展合力。三是產業鏈上強支部。將黨支部建在合作社上、產業鏈上,燒茶村合作社與村黨支部聯合組建黨組織,設置藍莓、吊瓜+板藍根、林下中藥材3個黨小組,每名村干部領銜主抓一個主導產業,實行黨員分片包干,黨支部把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設置在產業基地上、在合作社經營管理中,實現了黨員聚在產業鏈上、支部強在產業鏈上。
企業帶產業,壯大集體經濟。一是依托企業帶動建基地。立足土地和交通優勢,依托茅臺生態農業、昌昊金煌和浙丹食品等龍頭企業帶動,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依托企業資源優勢,建成了林下經濟示范基地550畝、吊瓜種植710畝、藍莓400畝,實現村級3個主導產業都有龍頭企業帶動。二是強化產銷對接保收益。注重產業對接,通過與茅臺生態農業、昌昊金煌和浙丹食品等龍頭企業簽訂收購協議,達成合作意向,公司負責提供種苗、技術服務及保底收購,合作社負責宣傳發動、流轉土地及管理管護,農戶具體參與建設和發展,有效降低了產業發展風險,保證村集體經濟收益穩定。三是優化利益聯結促增收。優化產業利益聯結機制,將產業總利潤的70%按照量化入股分紅給貧困戶,30%按照村集體經濟收益獎勵、合作社的滾動發展資金、獎勵參與村級產業發展和公益事業的非貧困戶進行分配,2020年為貧困戶分紅15萬元,使用村集體經濟公益資金為60歲以上老人繳納個人醫療保險。
強村帶弱村,實現抱團雙贏。一是強弱結對抱團發展。依托燒茶壩區產業革命,燒茶村變成了產業“強村”,通過與鄰近5個產業基礎薄弱的村開展“強村帶弱村”結成幫帶,選派村干部到弱村擔任指導員,分享產業發展成功經驗,幫助提高弱村村干部能力,推動把發展經驗“復制”到弱村,帶動周邊5個村發展吊瓜套種板藍根300畝,實現抱團發展。二是交流互動傳經送寶。開展交叉觀摩活動,周邊5個弱村組織村組干部、貧困群眾、黨員等到燒茶村參觀學習,轉變觀念,開闊思路,增強信心,激發弱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比如,臺辰村通過與燒茶村開展交叉觀摩活動,村級班子能力得到增強,2020年新增吊瓜套種板藍根270畝,進一步增大村集體經濟收入。三是易地置業實現雙贏。充分發揮交通便利、地勢平坦等優勢,吸引了雅灰鄉“七彩山雞”養殖項目和排調鎮“生態土雞”養殖項目落地到燒茶村,通過“易地置業”方式,每年出欄量可達20萬羽,按70元/只的市場價計算,產值預估1400萬元,有效破解了邊遠山村交通不便的難題,燒茶村坐地享受利潤5%、農戶土地流轉費及帶動就近務工,實現了“雙贏”。
黨員帶群眾,攜手共同致富。一是黨員分片包保包干動力強。采取“黨員分片包干”方式,明確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黨員致富帶頭能人對吊瓜、板藍根、林下中藥材和藍莓等特色主導產業進行分片包干,結合黨員星級評定,讓黨員在基地亮職責、曬成績、爭先進,實現黨員帶頭干、群眾跟著干,產業管護更加有效,產業效益更加明顯。二是集體經濟收益獎勵干勁足。按照村干部報酬“三增”機制,根據村干報酬“三增”機制和村級集體經濟收益獎勵分配辦法,按照村“兩委”班子成員參與村級產業合作社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貢獻度,2020年燒茶村干部共享受獎勵資金8萬元,鼓舞了村干部抓村集體經濟的熱情,激發了村兩委班子干事創業的活力。三是租金薪金股金共享腰包鼓。村級產業扶貧合作社通過采取“租金+薪金+股金”的“三金”模式,土地流轉有租金、基地務工有工資、合作社入股有分紅,帶動廣大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目前,村合作社累計支付土地流轉費用90萬元,2020年度發放務工工資160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每年戶均增收1.6萬元以上。(余貴重 潘文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