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年來,太擁鎮以滿足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完善基層文化設施、提升基層文化服務水平為目標,多措并舉,打通基層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助力鄉村振興。
配齊專業的文化隊伍,提高基層文化服務水平。成立由鎮黨委副書記為組長,組織委員為副組長、科宣中心工作人員為成員的工作隊伍,專職負責全鎮文化工作的開展;每個村(社區)配齊一名文化宣傳員,專職管理村文化活動室、負責村(社區)文化活動宣傳、舉辦、農民技術培訓等活動的開展;每村(社區)由文藝特長人牽頭,組建一支具有村特色的文藝隊伍,以群眾喜聞樂見的音樂、舞蹈、小品等為主要形式,利用農閑時節、傳統節日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宣傳活動,如柳金村的腰鼓隊、太擁社區的廣場舞隊、巫用村的踩鼓隊,都廣泛吸引了農民群眾的參與,豐富了農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
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夯實群眾文化活動基礎。建成鎮級綜合文化站1個,內設電子閱覽室、圖書閱覽室、多功能活動廳等功能室,對外免費開放,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四個一”為標準建設“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成23個,在建1個,每個服務點配備完整文化器材1套,實現鎮、村(社區)全覆蓋;建成農家書屋15個,每年及時更新上架圖書,進一步解決了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建成16個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新時代大講堂,利用講習陣地開展黨的教育、生產技術培訓、宣講黨的十九大、十五屆五中全會等精神文化活動,不斷鞏固農村意識形態陣地,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挖掘鄉村文化特色,打造鄉村文化品牌。挖掘具有太擁代表性的文化特色,大力發展鄉村康養、鄉村旅游等鄉村文化產業,打造了具有“吃、品、玩、穿”為一體的特色文化產業路線。吃有柳開庵魚、九連酸湯菜、昂英泡椒;品有昂英青錢柳茶、翁王白茶、九儀鉤藤茶;玩有神秘八萬山,看野生動物“散步”、昂英開魚節,體驗鄉村生活;穿有柳開侗族服飾,九連、太坪苗族服飾在蘆笙場上盡情揮灑。鄉村文化產業的打造,優化了太擁產業結構,產生了一系列的品牌效應,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太擁鎮的鄉村旅游發展,促進了特色農產品的售賣,鼓足了群眾的“錢袋子”。
開展文明創建活動,營造鄉風文明濃厚氛圍。以“培育新農民、弘揚新風尚、建設和諧新農村”為主題,以創建活動為載體,通過培育一批文明村寨、文明家庭,樹立道德模范典型人物,獲得省級文明村1個,縣級文明村13個,縣級文明家庭5戶,孝老愛親道德模范2名;組織各村(社區)制定符合時代精神的村規民約,把移風易俗、清潔風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村規民約,大力倡導鄉風文明新風尚;制作積德榜,宣傳身邊好人好事,利用精神文明建設宣傳欄、公眾號平臺等多種形式宣傳渠道,講典型故事、曬家風、展村貌,營造了濃厚的鄉風文明氛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