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黨員干部幫助群眾辦實事,群眾便無難辦之事。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劍河縣岑松鎮將主攻方向定在幫助群眾解決最急切的事、最重要的事、最難辦的事中,助推“我為群眾辦實事”見實效。
密織防止返貧之“網”,辦好最急切的實事。
脫貧摘帽以后,防止大規模返貧是頭等大事、刻不容緩的事。岑松鎮牢守“四個不摘”工作底線,通過定期開展防止返貧排查整治,不斷密織防止返貧之“網”,有效鞏固脫貧成果。
今年初,稿旁村100多戶農戶的水表受凍損毀。第一書記周微粒聞訊后第一時間組織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入戶探明受災實情,并向幫扶單位省科技廳申請資金1萬余元用于購買防凍水表。隨后他又領著大家挨家挨戶為農戶更換,近日,108戶家庭都裝上了新水表,用上了安心水。
今年以來,各駐村工作隊聚焦“3+1三保障”組織黨員干部入村入戶排查短板弱項,幫助53戶脫貧戶整治室內衛生,送去衣被31件,糧油25份。
助力產業發展壯大,辦好最重要的實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是發展產業。脫貧村在產業發展上底子薄、經驗少、群眾信心不足。南岑村第一書記艾立燎就帶領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擰成一股繩,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公司”方式建成20畝羊肚菌標準化示范種植基地,吸引群眾通過“以工代訓”方式務工增收、學習知識、仿照種植、提振致富信心。
岑松鎮鼓勵致富能手帶頭發展產業,為群眾作示范。今年,巫亮村佘秀生流轉群眾閑置土地種植生姜10畝,駐村干部得知他家缺少人手的情況后邀請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成員主動前去幫忙下種、施肥、指導種植,溫暖人心、堅定發展信心。
今年以來,該鎮黨員干部共計助力群眾農事生產、發展產業230余人次,全鎮苦干實干,發展食用菌761畝、小香雞3200羽、中藥材1464畝、蔬菜1400畝、水果1925畝。
創建全國衛生鄉鎮,辦好最難的實事。
培養群眾講衛生、愛護環境良好習慣難在經常、貴在堅持。岑松鎮以創建衛生鄉鎮為抓手,營造人人講衛生、愛護環境的濃厚氛圍,朝著建設生態宜居特色小城鎮目標闊步前進。
連日來,在班子成員的帶領下,全鎮黨員干部、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和群眾投工投勞1100余人次,對各重點場所、道路、廊亭周圍開展環境衛生整治,隱藏的白色垃圾、固廢物、垃圾死角得到有效清理,經過連續奮戰,所到之處,放眼望去干凈整潔,勾勒出一幅人與環境和諧共生新畫卷。
長期以來,駐村工作隊反復入戶開展講衛生、愛護環境宣傳,帶領群眾一起動手收拾室內外衛生,對衛生狀況較差戶開展扶志教育,幫助群眾由“要我講衛生”向“我要講衛生”轉變。
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岑松鎮共計落實各類實事850件,受益群眾達3100余人。環境衛生整治中共清掃各類垃圾11噸,助力鞏固“全國衛生鄉鎮”創建成果。通過辦好“3件”實事,脫貧成果得到有效鞏固,產業振興蓄勢待發,人居環境不斷優化,“我為群眾辦實事”見實效。(吳宗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