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7月20日上午,跟隨著黎平縣非遺中心一行人走進了黔東南“蘆笙第一寨——滾大村”,悠揚悅耳的聲音讓人醉在云霧繚繞的山間,循聲望去,是滾大村培利寨群眾迎接客人吹起的蘆笙。縣非遺中心主任徐業禮在滾大村第一書記吳漢錦、村民委主任滾書財的陪同下,為該寨蘆笙制作合作社榮獲省第一批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掛牌。
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榮譽,有力促進群眾學習傳統技藝,擴寬群眾增收渠道,推進非遺保護傳承全面融入鄉村振興,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據了解,2006年5月20日,蘆笙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0年6月12日,滾大村培利寨蘆笙制作合作社被貴州省省文化和旅游廳、貴州省扶貧開發辦授予第一批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滾大村培利寨蘆笙制作合作社也是我縣9家確定為全省第一批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之一。
目前,該比響蘆笙合作社帶動8個蘆笙加工小作坊55戶,共有86名蘆笙師傅,年加工蘆笙上萬把。因制作的蘆笙聲音洪亮、手藝精湛、做工精細,培利寨聲名遠揚,前來訂購蘆笙供不應求。大蘆笙以每把380-420元的價格出售,小蘆笙每把80—100元的價格出售,實現年創收600多萬元,戶均收入在20—100多萬元,是名符其實的“蘆笙第一寨”。(吳漢錦)
(圖為縣非遺中心主任徐業禮和滾大村民委主任滾書財在滾大村培利寨蘆笙制作合作社門前共同掛牌后合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