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油菜物種基因庫,是農業科普的好地方。”
近日,黎平縣肇興鎮皮林村的1900余畝的油菜花競相開放,各地群眾和游客紛至杳來,趕赴這一場“春之約”。
肇興鎮皮林村距肇興侗寨14公里,距黎平縣城55公里,海拔310米,年均氣溫15℃,森林植被茂密,地貌多為卡斯特地貌,土壤為砂質壤土,排水性能良好,適宜油菜生長。這里的油菜產業既是傳統產業又是朝陽品牌。
“油菜作物具有固氮功能,秋季群眾收割水稻后,輪作油菜既能疏松土壤、生物固氮,又能促進水稻增產,增加群眾收入。這里土地集約、地勢開闊、河流穿過壩區灌溉條件便利,冬無嚴寒、光照時間長,種植油菜畝產可達150公斤,而且油菜籽的市場行情很好,群眾對發展油菜產業的積極性很高。”肇興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吳永堂說。
近年來,為加強田園綜合開發,提高農業土地利用率,增加農業土地的附加值,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黎平縣肇興鎮堅持“做大新興產業、做優傳統產業、做強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加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因地適宜發展現代觀光農業,將皮林村壩區打造成農業產業示范區、農業現代化示范區、農文旅一體化示范區,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皮林村是肇興侗族風景區的核心景點之一,這里不僅古木參天,而且保存有天然的溶洞群和“過化摩崖”石刻。明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黎靖參將鄧子龍奉命前往云南擔任永昌衛參將,平定緬甸入侵。行前前往六洞地區巡視,在皮林石帽山上,題“過化”二字,意指“所過之處,民皆向化”。每字1.5米見方,陰刻,直行楷書,千米之外清晰可辨。他希望當地居民自此臣服朝廷,信奉孔孟之道。這些厚重的歷史文化、生態文化、民族文化成為皮林村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基礎。
為了讓傳統粗放農業向生態觀光農業轉型,讓民族文化旅游與現代觀光農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農業振興、文化振興,肇興鎮黨委政府征求群眾意愿,在確保不誤農時、保障秋糧豐收的基礎上,按下快進健,發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油菜產業。
同時,黎平縣農業農村局派出農業科技人員現場指導,做好油菜育苗。省州農業科技人員現場做好規劃,將侗族文化特征融入田園、融入油菜花海,指導群眾把彩色油菜種植成“侗族鼓樓、能歌善舞的侗家姑娘和彈奏琵琶的侗家漢子”圖案嵌入其中,以立體的、活態的、藝術的形式將侗文化與現代農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侗文化與現代農業巧妙地融為一體,通過個性化創作、可視化呈現的方式,讓侗文化和現代觀光農業“活”起來、“動”起來,向世人展現具有民族特色魅力的肇興侗寨和花海皮林。
“皮林村田壩集中連片,規模達到1925畝,群眾多年種植油菜作物,技術基礎很好。加上這里距離肇興侗寨僅僅14公里的路程,種植彩色油菜發展觀光農業,能夠有效拓展侗文化旅游,滿足游客需求,提高群眾收入。”肇興鎮黨委書記康中菊說:“國發〔2022〕2號文件,是一個重大的發展機遇,讓我們倍感振奮、干勁十足,充滿信心。”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在省州縣農業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肇興鎮放大特色優勢,找準產業定位,準確把握產業發展集聚化、綠色化、融合化,做好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實現資源集約利用、旅游集聚發展、農業轉型升級,走出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時下,大地回春,萬物復蘇。肇興鎮又開始忙碌營造一場“奔赴花海皮林,拍攝驚艷婚紗照的約會”。這個春天,肇興皮林值得一來。(吳志培 王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