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產業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近幾年來,黔東南州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將三灣改編時提出的“支部建在連上”的創舉,靈活運用到基層黨組織建設中,探索出“支部建在合作社”模式,創造性地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實現了支部有作為、黨員當先鋒、集體增收益、群眾得實惠的良好成效,蹚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子。從今日起,本報推出《支部建在合作社》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咩,咩……”7月23日,一陣清脆的羊叫聲,從施秉縣城關鎮白塘村賴洞壩組村民丁再平家傳出,打破了苗寨原有的寧靜。
“吳書記,我家的母羊又下了2只羊羔,快過來看看吧!”母羊喜產雙仔,丁再平欣喜之余,首先想到的是打電話給幫帶自己的產業“戶長”吳通明報喜。
吳通明是賴洞壩組盛家鋪鄉村經濟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養殖產業聯合體“戶長”。
接到電話,吳通明興沖沖地趕到丁再平家,與自己“產業聯合體”的社員一起分享母羊添丁的喜悅。
賴洞壩苗寨古時稱“盛家鋪”,全組115戶463人,位于施秉縣城西郊杉木河旅游景區與上氵舞陽河旅游景區交匯處,旅游產業和生態農業發展潛力很大。
“‘產業聯合體’是賴洞壩組產業發展的新探索,其功能是靠產業留住能人,牽住產業‘牛鼻子’,走好鄉村振興這步棋。”白塘村黨支部書記龍潤金介紹說。
2017年,賴洞壩組的雷邦明、吳通明、馮永成等黨員和致富能人,牽頭成立了盛家鋪鄉村經濟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018年,合作社成立黨支部,結合社員發展意愿,先后組建了種植、養殖、旅游、勞務等11個“產業聯合體”,推選黨員、致富能人當“戶長”。社員自愿加入各“產業聯合體”,由“戶長”牽頭發展產業,通過黨帶群、富帶貧、強帶弱,實現資源整合、抱團取暖。
自此,這11名產業“戶長”活躍在田間地頭,與社員結親戚、交朋友,為他們出點子、想辦法。這些不拿工資的產業“戶長”,如今已成為合作社社員增收致富的“領頭雁”。
這一年,在外打工多年的丁再平,返鄉加入了合作社。
丁再平腿有殘疾,妻子身體也不好,兩個苦命人走到一起,日子過得比吃黃連還苦。
如何幫助丁再平一家增收致富,成為合作社黨員們的一塊心病,大家惦記著、琢磨著、想著辦法。
2020年3月下旬的一天,頂著毛毛細雨,吳通明與合作社負責人雷邦明來到丁再平家中。
“今天我們一起嘮嘮,看你發展點什么好?”雷邦明開門見山地說道。
“賴洞壩山多草豐,非常適合養羊。”吳通明建議丁再平加入養殖產業聯合體,發展黑山羊產業。
“養羊倒是好,可我一沒資金,二無技術,也不懂售銷。”丁再平有點犯難。
“資金、技術和銷路的問題,社里會想辦法幫助解決,關鍵看你有沒有信心。”雷邦明說出了掏心窩子的話。
“趁著年輕闖一闖、拼一拼,失敗了重新再來就是。”吳通明語重心長地開導。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讓丁再平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在吳通明、雷邦明的幫助下,丁再平搭建起2間100多平方米的羊圈,并貸款買回10只母羊,當起了“羊倌”來。
打這以后,吳通明、雷邦明三天兩頭前往丁再平家察看黑山羊生長情況,為他傳信息、送技術、解難題。
懷揣著創業的夢想,丁再平渾身有使不完的勁,不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他每天與羊為伴,精心喂養和呵護每一只山羊。
山上草旺,羊長得肥,很快就下了第一批羊羔。丁再平也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養羊的行家里手。
短短一年時間,他家的羊圈里就擠滿了膘肥體壯的羊兒。活蹦亂跳的羊羔發出悅耳動聽的咩咩聲,讓養殖場充滿了生機。
如今,丁再平家的黑山羊已發展到50多只,年收入達5萬余元。
今年春節,已經10多年沒殺豬過年的丁再平,特意殺了一頭大肥豬,高高興興地請吳通明、雷邦明等人到他家吃刨湯。
“沒有你們的幫帶,就沒有我今天的好日子。”丁再平雙手端起酒杯,向大家道謝。
談到合作社里的黨員、產業“戶長”,社員余家祥說:“他們就像賴洞壩壩區春日里的油菜花,雖平淡無奇,卻花香滿園。”
余家祥一家4口,妻子在外打工,為了照顧兩個讀書的孩子,他只好選擇在村里打零工,家中入不敷出。
合作社黨支部委員、種植產業聯合體“戶長”馮永成找到余家祥,動員他一起發展“水稻+油菜”輪作種植。
賴洞壩壩區“水稻+油菜”輪作歷史悠久,所產菜籽出油率高、品質好,2018年9月獲貴州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馮永成隔三差五到余家祥家,給他算經濟賬、打氣鼓勁,并免費為他發放油菜苗試種,手把手進行技術指導。
開始,余家祥的妻子不理解:“你一個大男人,窩在家里種田有啥出息?”
沒想到,余家祥第一年試種油菜20畝,就獲得好收成。油菜籽全部由合作社回收加工,每公斤菜油售價30元,僅種植油菜一季收入就達48000元。
今年,余家祥在外打工的妻子也回來了,夫婦倆同心協力發展“水稻+油菜”輪作種植,日子越過越甜美。
如今,像丁再平、余家祥一樣,賴洞壩共有121戶村民加入了合作社的各“產業聯合體”,戶均增收1至3萬元。
“‘戶長’成了主心骨,增收致富不犯愁。”如今,這句順口溜在賴洞壩苗寨廣為流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