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縣江古鄉中所小學坐落在云貴高原的大山之中,海拔600多米,這里山高路陡,到處都是高山,彎曲的山路非常難走,在這崇山峻嶺之中,中所小學的孩子和教師們去學校上課,總要失足幾下,有時滾得頭破血流,還是要堅持去學校上課。但劉宗勇這位邊遠山區的優秀教師總是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從不落下一節課。
“老牛”的動人故事
說起劉宗勇老師,他當時的確有些優秀。在1980年6月的一天,當時是高中在校學生,他救過一個孩子,他本人與孩子差點死在河水中。他高中畢業后,由于中所山區沒有任何教師想去那里工作,只有這位高中生在1985年6月主動請纓為同學們上課。之后他轉為民辦教師。當時沒有錢,人民群眾看他家中貧苦,每年就給這位教師100多斤大米為報酬,從此之后,他把青春和全部的愛獻給山里的孩子,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贊譽。
在學校里,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牛棚當作辦公室和睡房。還有兩間稍大一點的牛棚當作學生教室。劉宗勇以及當地的村書記劉世勛告訴我們,這個山區的教師少,教師的課程多,每天又要走較遠的山路,甚至要去很遠的地方接送較小的孩子,特別辛苦。但劉宗勇老師總是那么從容。也許他習慣了這里的生活。
老書記告訴我們說:劉宗勇教師還沒參加工作時都有過兩次救火的英雄事跡。在1985年6月參加工作后,當時學校沒有了(85年前被大火燒了),但劉宗勇主動把自家的板子、櫈子都搬到村里的牛棚里學習。他用木棒、板子釘成一排一排當作學生們的課桌。當時那幾年,鄉里面沒有什么錢或物的補助,但劉宗勇老師不求報酬,一心為了孩子們的將來。村民們覺得過意不去,一年給他100多斤大米為教孩子們的報酬。后來他轉為民辦教師,一個月40多元,他省吃儉用,用自己節約的錢給孩子們買玩具、筆、書包等。他就這樣把孩子們當作是自己的孩子。
他與學生們一起生活。每天認真批改作業,每天晚上他都要去老百姓家里給學習差的同學補課。有的家里窮,他主動拿出錢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每天放學回家要經過一道小河,他都要走很遠的山路送同學們過河后才返回學校。中所小學雖不是他一個教師,但他當時年輕有為,思想不象別人那么固執,他總是考慮別人,不關心自己。他對人熱情。家長來學校報名,他把自己的飯菜讓給家長吃。有時家長接送學生,他也把自己的飯菜讓給別人吃,不知他餓了多少回,總是餓著肚子給學生上課。
我們的劉宗勇教師總是想著學校的工作。每到冬天,他自己出錢買碳燒火給學生取暖。甚至自己出錢買白紙糊破舊的窗子。有時把自己的衣服脫給穿得少的學生穿。這位教師不愧是當地的一頭耕耘的“老牛”啊!
為孩子,竭盡全力建學校
山區太窮,條件艱苦。總不能在牛棚里讓孩子們如此艱苦,劉宗勇教師為了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誠心建校。他把自己山里的樹木砍來給學校。幾個月過去了,他一個人扛了一大堆樹木。鄉親們見他這樣辛苦,村里開會決定,再窮我們也要象劉老師學習。一人出點力,終于在劉老師的感動下,一棟六間的木房教學樓落成了。這是多么欣慰的事啊!可是有了教室,又沒課桌怎么辦,劉宗勇帶頭與幾位教師向社會人士討,新課桌也有了。在建校期間,劉宗勇老師出了不少人力和物力。我們為山區有這樣的教師感到無比的光榮!
從此以后,他有了辦公室,后來被轉為公辦教師,還取得鄉優秀教師稱號,教起書來很用心,每天在繁忙地學習和工作著,不分酷熱和寒冷,每晚在十二點都還在批改作業。
為孩子,賠了青春賠終身!
在劉宗勇老師看來,要想給學生不斷地灌輸新知識,自己必須不斷地學習。當年劉宗勇老師參加工作,只是一個高中文化,在工作過程中,他從來沒有忘記提高自己的知識,于1988年參加貴州省中師函授學校畢業,2003年7月畢業于貴州省廣播電視大學中文專業。
在中所小學的26年里,劉宗勇老師當過班主任,當過教導主任,也當過校長。在他教過的學生中,無一不記得這位瘦高、淳樸的劉老師,他的學生劉丹迪(現在是一位人民教師),在我們問起她劉老師的事跡,她感慨地對我們說:“當年要是沒有劉老師的悉心照顧,我早就失學了”……
現在的劉老師,看上去雖然很精神,但身體不是很好,從他邊談話邊咳嗽的表現里,可見他已經得了嚴重的支氣管炎。我們說:劉老師,你看上去身體不太好,應該去醫院作全面檢查。他說:現在學校老師少,學生的前程不能耽擱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所有幸,有劉宗勇這樣的“牛”老師。中所有幸,有劉宗勇這樣一面獻身山鄉教育事業的旗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所乃至鎮遠這塊教育的沃土上,我們將看到的是滿山燦爛的映山紅,看到的是一座座獻身山鄉教育事業的精神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