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任教于雷山縣桃江鄉掌雷小學的教師余文章,1977年走上三尺講臺,從教30多年,一直在他所鐘愛的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余文章一直默默地將青春與追求,心血與智慧編織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上,將信仰與勤奮融進了教書育人的人生歷程中,用心守護著這份平凡而又神圣的職業。他對黨的教育事業滿腔熱忱,積極地工作,盡職盡責,無怨無悔地奉獻著,用自身的形象、言行感化和影響身邊的人,做老師們的表率。
三換學校 三尺講臺依舊
從教30多年來,余文章到過三所不同的學校任教,環境變了,不變的是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三尺講臺的熱愛。
1977年的一天,余文章來到烏勇村級小學當了一名民辦教師,為了提高自己教書育人的能力,1988年離開這所學校,并考取師范民教班。再一次的充實自己,為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1991年7月,順利從師范學校畢業的余文章被組織分配到了大塘鄉新塘小學任教。做一名教師難,做一名鄉村小學教師更難。余文章所在的小學,學生全都是少數民族,聽不懂漢話,加上家長不重視,致使他們的學習底子薄弱,行為習慣差,學習成績不理想,但他堅信“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2001年余文章又調到了排里村級小學,擔任了高年級數學科任教師,他感覺到教育在改革,知識在更新,理念在發展浪潮中。處在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可謂任重道遠。面臨這種教育新形勢,他懷著時代的危機感、緊迫感,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學習,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業務水平。堅持以理論武裝自己,努力學習新知識,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他從內心深處認識自我,不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促進自我發展。他在教育教學中繼續研究探討。
愛校如家 每一位學生都是他的孩子
學校對于余文章而言,更像是一個大家庭。在教學中,他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在生活中,他更是無微不至地關心每個學生,讓這群鄉村孩子感受到學校和老師對他們的愛,真正把這里當成他們的家。
課間,他經常與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幫他們解決各種問題。還與學生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運動會上,他給他們助威加油、拍照;歌詠比賽時,與同學一起選歌、練歌;繪畫比賽、作文比賽,他加班加點地為孩子們輔導,希望他們能取得好成績。
多年來,余文章跟學生成了知心朋友。學生也把他當作朋友,有心事愿意跟他說,有困惑愿意同他探討。平時他還經常到學生家動員學生入學,學生一有曠課的他及時家訪,學生在家病了不到學校上課,他立刻買些東西前去探望,學生在學校病了他就帶到門診就治或帶回家里照料。
記得1995年時,他擔任六年級班主任,為了讓學生學得更多知識,他每個晚上都到教室輔導學生上晚自習,每晚下晚自習后都要把一個個學生送回家。他特別記得任永富這位學生,學習底子差、紀律松懈、愛曠課,晚上經常到臺球桌邊玩到天亮,白天卻不到學校上課。經過他耐心的教育并堅持每個晚上送該生回到家,余老師的用心讓任永富這位學生改變了打臺球的壞習慣,成為一個按時到校,熱愛學習的好學生。有一次,李明英同學在家生病了,不到學校上課,他打聽到這位學生生病了,立即到李明英家看望,學生家長感激不盡。
一份耕耘 一份收獲
因為出色的工作表現,余文章多次受到了縣里面的表彰。2001年,他撰寫的論文《淺談一年級數學計算失誤的成因及糾正》和《淺談(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分別獲得全國教師優秀教育教學論文大賽一等獎和中國優秀教育論文一等獎。
五十余載春秋匆匆而過,三十載教壇耕耘彈指一揮,余老師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他扎根農村、回報家鄉、為農村培養一代代新人的誓言,回首過去,他無怨無悔,展望未來,他將用他的余輝繼續耕耘著這片他熱愛的教書育人的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