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退換貨暢通無阻 各國妙招保障消費者權益
新華網北京3月14日專電 退換貨難是普通消費者常常遇到的問題。而在美國、加拿大、法國、意大利、英國、韓國等國家,除了規定在期限內(基本是1個月)持購物小票或收據可以無條件退貨外,還有一些國家制定了針對逾期、網絡購物退換貨的有效“妙招”。
美國:過了期限也可退貨
如果購物小票或收據丟失,但沒有超過規定的退貨期限,店家將為消費者購買的商品進行退換,錢款可參照截至退貨時該商品的最低售價返還。如果貨物退換期限已過,商家則不能為消費者退還現金,而是折算成在該品牌各連鎖店消費的現金卡。
消費者在退換商品時不一定非要到原先購買的同一家商店,只要選擇就近的同品牌連鎖店即可。
如果是網絡購物,消費者只需在收到不滿意貨物時將貨物直接退給快遞公司,商家會在收到退貨后的一段時間內將貨款返還到消費者的信用卡中。如果消費者覺得這種退貨方式耗時較長,也可以選擇到附近的任何一家該品牌連鎖店直接退貨,這樣貨款可以馬上退還到信用卡中。
法國:在超市發現買貴了可退貨
在超市購物后,顧客如果發現食品價格不夠便宜,只需把所購買的商品拿到服務臺,等待服務人員確認商品的品質和包裝完整后,也可順利退貨。
即使消費者不小心弄掉了衣服上的價簽,只需讓商場的服務人員檢查一下衣服,確認新舊程度和整潔度不會對下次銷售造成困擾,便可退貨。
為了保證食品質量,法國法律還規定,每種商品的標簽上都須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內容。凡是使用了添加劑的商品,還要列出其所使用添加劑的詳細情況。商店如有過期食品被檢查部門發現,將被勒令關張。
加拿大:沒有質量問題也可退貨
加拿大的消費者常常并不是因為所買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才退貨,很多人是因為回家試用產品后覺得不滿意而決定退貨的,一般只要不影響被退商品的重新銷售即可順利退貨。有的地方還規定,如果多收了顧客錢被發現,顧客可以找商家,享受該項商品的免費待遇。
加拿大擁有各種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包括政府機構、消費者協會、各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它們負責處理投訴和咨詢、發布市場信息、介紹消費技巧、提供有關法律咨詢、調查被指控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等事務。此外,加拿大還有眾多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單項法律法規,比如《競爭法》對虛假廣告、誤導廣告的含義予以明確界定,并強化處罰力度。
韓國:網絡實名制保護網上消費者
網絡實名制是韓國確保網購安全的第一道防線。韓國從2005年開始實行網絡實名制,到目前為止所有的電子交易網站均已引入了實名制。無論在網絡平臺上開店的賣家,還是購買商品的買家,都首先需要進行實名注冊,獲得網絡登錄證號碼。
網站要求注冊者填寫網絡登錄證號碼并進行即時認證,全國聯網的身份驗證系統確保偽造的號碼無法通過,并可以追蹤到每一個人的最新居住地址以及手機號碼。在此情況下,如果消費者在網上購物后退換貨,賣家都會及時處理。如果消費者遭遇嚴重侵權,只要向警方舉報,任何違法行為都將無所遁形。
日本:被上門推銷誘惑簽下的合同可解除
消費者如果在家里被突然的上門推銷誘惑,沒有考慮好就簽訂了合同,事后卻后悔,可以在一定期限內要求解除合同,而不會被要求賠償違約金。
對于網上購物或者電視購物,在規定期限內都可以無條件退貨。但如果超過期限,即使取消訂貨也存在不能全額退款的情況。
如果是定做的商品、穿過的內衣,或者是已經吃過的食品,在商品本身無質量問題的情況下,就不能退貨或更換。
新加坡:小額賠償法庭助消費者維權
如果消協解決不了問題,顧客可根據情況向新加坡小額賠償法庭申訴。于1984年開始設立的新加坡小額賠償法庭屬于法院系統,受理1萬新元(約合4.9萬元人民幣)以下的案件,涉及房屋、旅游及裝修等各種糾紛。調解的結果具有法律約束力,一方若不履行,另一方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此外,新加坡國家旅游局也設有商家“黑名單”,這對商家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新加坡消協還與其他一些國家消協簽有合作協議,為雙方游客在彼此國家旅游購物發生問題時向商家討公道。
英國:網上交易訂單可無條件取消
消費者在網上購物后,如果反悔,隨時可以取消訂單,并不需要向商家提供任何理由。由于網絡購物群體日益壯大,消費者權益組織也正在相應地加強對網絡商家的監督。
英國消費者權益組織“監察者”不久前對網絡銷售巨頭億貝公司開戰,因為該公司的英國網站上公開銷售危險管制刀具。億貝在收到“監察者”發出的警告后撤下了違法刀具頁面。
意大利:超過退貨期限也有辦法補償
如果超出退貨期限,可以選擇兩個辦法解決問題:一是找該商品的服務中心,根據條例規定維修或者更換;二是直接找到商家,參照法律規定的保質期限進行維修。
如果該商品已經返修多次,則商家有責任幫助消費者調換相同商品,或者根據消費者意愿換取等值的其他商品。如果這些都無法實現,則消費者可以提出將購買合同作廢,重新拿回所付的錢款。(記者施蓉、牛海榮、尚栩、杜靜、陳怡、藍建中、王亞宏、張永興,報道員劉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