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平均每只蒸發1億 新華基金排名墊底
新發基金沒人買,募集完的新基金不敢建倉——基金已成驚弓之鳥。
《華夏時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發現,截至6月10日,今年以來成立的32只偏股型新基金(未計入兩只ETF)共蒸發投資者31.8億元,這使得新基金發行已陷入“史上最困難時期”。
有基金經理明確表示,今年新基金募集不過900億元,冀望它們救市純屬瞎扯。不過,更多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新基金布局若較為一致,將可能在后市掀起“羊群效應”。
6月上旬的A股市場表現似乎也印證了這種說法。9日,金融地產等權重板塊引領大盤絕地反擊,中信銀行、寧波銀行和華遠地產都封住漲停。但10日,這兩個板塊卻大幅低開,機構資金迅速縮量回撤。
北京一位基金經理向記者分析說,從9日的成交回報數據看,封漲停的都是游資,基金在大規模出貨。“公募基金在選擇‘站隊’,無論新發基金建倉還是老基金調倉,都在尋找下一輪牛市方向,而大家的共識并不在銀行地產。”
僅有兩只不再“潛水”
截至6月10日,今年以來成立的32只偏股型新基金,僅富國通脹通縮主題、銀華深證100不再“潛水”(凈值在1元面值之下)。在0.9元以下的有8只,其中6只屬指數型,主動型兩只,分別是南方策略優化和新華鉆石品質。
記者發現,新華鉆石品質自成立日起至今的單位凈值增長率是-11.8%,同期上證指數跌幅為13%左右,若考慮倉位因素(6月4日約為89.94%),其表現和大盤相差無幾,看不出投資管理的任何作用。
從一季報可看出,新華基金整體重倉金融保險業,這是今年調整幅度最大的行業之一,其旗下另外3只基金隨重倉股的滑落,在593只同類中排名墊底,都在500名左右。
記者注意到,凈值在0.98元到1元區間的共11只新基金,大部分在4月中旬后成立,由此可見它們普遍建倉謹慎。但當天凈值保持在1.016元、未“潛水”的銀華深證100是個例外。
銀華基金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截至5月31日,銀華深證100的股票投資比例已達71.57%,“我們倉位并不低,之所以凈值在1元以上,原因在于大盤前期探底時,較好地把握了建倉機會。”
更讓業界關注的還有,作為一只分級基金,銀華深100在6月7日上市首日便出現雙溢價,其兩類上市份額銀華穩健、銀華銳進分別溢價1.49%和1.95%。而當天滬深基指均為下跌。“除去建倉時機較好外,雙溢價還意味著投資者對后市并沒有像5月大跌時那么悲觀,已逐漸轉向偏樂觀。”銀華基金的人士強調。
發行陷入史上最困難時期
目前,國內公募基金數量已突破600只大關,但新基金普遍陷入“發行難”困局,其平均首募規模甚至尚不如2008年的大熊市。
“除市場行情不佳外,新基金發行數量太多,使得以銀行為主的銷售渠道嚴重擁堵。”對此,光大保德信基金副總經理張弛向記者指出,在基金產品同質化日益嚴重的背景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私募基金也憑借各自優勢,對公募基金銷售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此外,一個最為關鍵的原因在于,去年7-10月密集發行的一批基金,在成立后業績表現普遍欠佳。不少基民的投資信心受到影響。”張弛分析說。
一位基金經理向記者指出,新基金并不能成為股市的救命稻草。“今年成立的偏股型新基金幾乎全部虧損,勢必讓后續新發基金更困難;同時,今年所有新基金募集資金不過900億元左右,加上建倉緩慢,因此,靠新基金救市是錯誤的觀念。”
新基金切莫輕言“抄底”
不過,這位基金經理的“不能救市論”并未得到認同。不少基金經理私下向記者透露,新基金布局方向若集體較一致,可能掀起“羊群效應”。
目前正在發行的交銀施羅德主題優選基金基金經理史偉向記者表示,市場在折騰一段時間后,或將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投資機會。A股跌到當前位置,已初步具備一些底部特征:今年的股市調整前,股指就不算很高,但下跌幅度卻超過20%;從估值水平來看,動態市盈率已與2008年1664點時相差不多,這對市場已有一定的支撐。
“目前,機構跟個人投資者的倉位已顯著降低,基金平均倉位從90%下降到了70%左右。在一個倉位不高的情況下,進一步殺跌的動力應該不是特別強。”
史偉指出,就短期而言,他傾向購進隨市場或房地產板塊出現顯著回調的股票。從長期看,則看好符合產業和企業發展規律的股票,如戰略新興產業中的移動互聯網、醫藥等。
剛剛獲批發行的信誠深度價值基金經理張鋒告訴記者,他們近期將從低估值、穩定收益及反轉概念等三個維度關注個股投資機會。記者注意到,這是基金業界中少有的明確提出關注“反轉”概念股的基金經理。
相比上述二人,國泰金鵬藍籌、國泰金鑫基金經理黃焱提醒中小投資者切莫輕言“抄底”。
在黃焱看來,目前A股面臨的局面仍可用“內憂外患”來形容,在外圍市場方面,希臘債務危機短期難以平緩,未來引發金融市場的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國內市場資金面仍面臨巨大挑戰,房產稅推出的預期仍未減弱,即將公布的二季度宏觀數據或將釋放不利信號,帶來對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擔憂。
黃焱認為,短期內弱勢震蕩格局的格局仍難以被突破。“在市場未明形勢下,與其等待所謂‘抄底’良機,莫如靜下心來尋找有內涵投資價值的行業和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