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當石油和茅臺酒結合在一起
據中新社北京 (記者 李妮) 當石油和茅臺酒結合在一起,會出現什么樣的化學反應?看似不相關的兩類產品,近日被國家的“長子”——具有高度壟斷性質的國有企業中石化綁在了一起。
正當社會輿論普遍對近來上漲的油價叫苦不迭的時候,中石化廣東分公司花費巨資購買茅臺酒的新聞被媒體曝光。
有報道指,4月11日晚,天涯社區出現了一篇名為《油價漲了買好酒,中石化買洋酒和茅臺發票曝光》的帖子讓石油巨頭成為眾矢之的。
北京報章評論稱,中石化每次一出新聞,網友必驚呼天價。兩年前是價值千萬的“天價吊燈”,現在又是價值百萬的“天價酒單”。中石化的一個分公司花錢如此無度,令人不由得產生聯想,他們喝得越多,中石化的經營成本就越高,所有的這些,必然全都要轉嫁給消費者。
對“天價酒單”,中石化廣東分公司雖然承認屬實,但卻稱“這批酒是公司正常的商品購進,屬于公司‘非油品’經營項目”。但隨后媒體的調查就揭露了這一公然的謊言。作為國企,其誠信度再一次被國人詬病。
中國能源網CIO韓曉平認為,中石化高價購買茅臺酒,暴露出一個問題,政府應該如何監管壟斷企業。“中石化的這些費用不是私人的,而是大家的。”他表示,在沒有充分競爭的石油市場中,這類監管是很難到位的。
目前,這一事件引起中國石化集團高層的重視,公司已經決定派出聯合調查組赴廣東石油分公司調查,如發現違法違紀問題將依法依規予以嚴肅處理。
事實上,調查和處理,已經難以解決壟斷性國企的這類問題,從制度安排上就不難看出,中國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自恃國家“長子”的身份,對這類事情早已見怪不怪。而這也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看出,為什么那些天價酒會有市場,究竟是誰在為高端白酒的漲價推波助瀾。
企業的社會責任在中國大陸現在已經不完全是一個時髦的詞匯,但是對于一些國企來說,它們更愿意將其作為一個作秀的手段。由于具有絕對的壟斷地位,一些國企甚至已經可以“綁架”主管部門,他們就像一個愛哭的孩子,全然不顧自己的“長子”身份。
國企其實不完全是企業,在中國,它們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如果這種壟斷在短期內難以解決,那么起碼應該在“管教”上“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說到底,這是關系到中國社會誠信和公平的現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