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醞釀住房保障立法 “北京先行”將影響全國
據(jù)新京報 目前,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已經對住房保障方面進行了立法。而中國大部分城市,目前沒有住房保障的地方法規(guī)。記者昨天在兩會上獲悉,北京正醞釀對住房保障立法。
“保障房立法”完成調研
雖然北京的住房保障制度走在全國前列,但北京市目前出臺的大都是政府通知或是規(guī)范性文件,還沒有一部法律法規(guī)。
市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委員張引說,去年,市人大已委托專業(yè)機構,進行《北京市基本住房保障條例》的立法預案調研,調研報告已于去年年底完成。
據(jù)了解,調研報告今年很快就會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如果獲得同意,最快今年上半年就能啟動專家建議稿的制訂。
“北京先行”將影響全國
去年年底召開的北京市住房保障總結大會上,市住建委主任楊斌表示,今年市住建委將積極配合有關立法部門,深入開展住房保障法規(guī)研究,加快推進北京住房保障法制化進程。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說,通過住房保障立法,北京將把近些年來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做法固定下來,并對有關政策和制度補充和完善,上升到法律法規(guī)層次,最終以地方性法規(guī)的形式明確,包括住房保障的范圍和對象、保障方式、保障水平和標準、保障資金來源;住房保障管理機構的設置及其職責權限;各級政府部門在解決居民住房問題中的責任以及監(jiān)管機構職能和對違法違紀行為的懲處等具體條款,將北京住房保障真正納入法制化軌道。
同時,北京的先行立法也將會對今后國家層面的住房保障立法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機構】
機構設置有望明確
目前,北京住房保障最高決策機構是住房保障工作領導小組(臨時性機構);具體負責的是北京市住房保障工作辦公室,是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yè)單位;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中心是個國有企業(yè),負責保障房的投融資、建設、管理。目前北京市住房保障機構設置不清晰,人員緊張。一些區(qū)縣街道沒有設住房保障科。
香港的住房保障架構除運輸與房屋局外,還有香港房屋委員會(法定機構),負責制訂推行公屋計劃,管理公屋。房屋委員會下設房屋署(執(zhí)行機關)。房屋委員會編制人員有1萬人左右。
該負責人說,《保障條例》立法中,應明確北京市住房保障機構設置。讓區(qū)縣和街道的住保機構和編制的配置有法律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