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縣特產“俏”市場
據黔東南州人民政府網 近年來,丹寨縣緊緊圍繞農業產業富民工程,以農民增收為著力點,念好“特”字經,積極引導和推動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效優質、綠色生態特色農業。
——特色產業初具規模。該縣依托當地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扶持和壯大涉農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以茶葉、硒米、肉牛、蔬菜和中藥材為主的五大特色支柱產業。按照“‘走出去’競爭和‘請進來’發展”的思路,積極組織涉農龍頭企業參加各類農產品推介會(博覽會),引進了龍德莊公司、喜湘聚豆制品廠等一批實力雄厚的企業落戶丹寨。特色農業步入正軌,借勢發力,借資發展,與涉農龍頭企業實現無縫對接。俊健實業以“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該公司現擁有資產3585.4萬元,年銷售收入1593.9萬元,純利潤257.6萬元,解決就業人員118人。
——規模化經營效果明顯。該縣以涉農龍頭企業為“火車頭”,把分散點多、水平不高、帶動能力弱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進行有效“打捆”,“抱團”發展闖市,使特色農業告別了“單打獨斗”,較好地實現了規模化經營。目前,該縣添香園茶業、黔丹硒業等5家龍頭企業,成為牽引特色農業發展的“火車頭”。
——特色品牌效應凸顯。該縣圍繞“巧出‘特色牌’,念好發展經”的思路,組織農業專家為農業特色化、產業化發展現狀出“妙招”,做大產業,調優結構,創牌發展,讓特色產業“穿”上品牌“衣”。目前,“黔丹”牌硒鋅精米獲“貴州省名牌農產品”稱號,鋅硒米原產地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同時,該縣加快構建現代高效農業產業體系,強力打造畜牧業、優質稻、精品水果、脫水蔬菜、中藥材、馬鈴薯等一大批農業特色產業生產基地。據悉,該縣優質稻、商品蔬菜、馬鈴薯種植面積分別達到50000畝以上,推廣紅陽獼猴桃和葡萄種植20000畝,力爭新增50000頭商品豬出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