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警政署”不久前展開了“掃黑”行動,逮捕了涉嫌綁架的“竹聯幫”主要成員和涉嫌恐嚇取財、傷害等的“天道盟財神會”頭目及共犯6人。臺灣黑幫組織為了滿足幫會發展的需要,近年來想方設法在學生中“招兵買馬”,造成了極壞的影響。目前,臺灣警方全力緝查勒索、吸納學生犯罪等不法行為,防止青少年加入黑社會。
1.黑幫在校園里招兵買馬
臺灣黑幫滲透校園的行為早已有之。
1999年底,時任臺北市“議員”的李彥秀抽樣調查了黑幫“入侵”中學校園的情況,結果發現,臺北十幾萬名中學生中有1200人加入了黑幫,曾帶兇器上學的學生超過1萬人,校園“黑學生”的問題相當嚴重。2000年民進黨執政后,黑幫大肆招募學生入伙的狀況日益嚴重,已成為島內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
據臺灣警方調查,島內知名黑幫組織“竹聯幫”的“戰堂”、“豹堂”、“忠堂”、“雷堂”,以及“四海幫”的“ 海功堂”和“海嵩堂”等,均注重在學校里發展自己的勢力。2006年4月,臺北縣三重市警方破獲了“竹聯幫天鷹堂堂口 ”,其“總護法”竟是一個17歲的少年。另據被抓獲的“四海幫海功堂”堂主蘇孝文交代,臺北市約一半中學里有該堂成員,這讓警方非常吃驚。去年,有統計顯示,臺北至少有50所中學的校園被幫派滲透。
不少黑幫組織在不同學校里劃分了勢力范圍,比如,“竹聯幫”的“雷堂”和“地堂”在臺北內湖一帶的校園活動, “洪門”與“竹聯幫”的“豹堂”、“忠堂”等,把臺北市松山區當成自己的地盤,同時向士林區和大直區一帶發展。
正是因為學生大量入伙,島內黑幫中常常出現稚嫩的面孔。在“北聯幫”前幫主唐重生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出現了百余名身著黑衣中學生的身影。2000年“竹聯幫”元老“白狼”張安樂之子張建和的葬禮,也有許多中學生參加。
2.“黑學生”助長校園暴力
近些年,有關學生加入黑幫的惡性新聞不斷被披露,讓島內社會深感不安。2003年3月,臺灣警方破獲了一起涉黑大案,一名20歲的淡江大學學生統領“四海幫”的“海罡堂”,分組販賣盜版光盤,并四處物色青少年“獵物”,大肆勒索。2007年4月,媒體披露,臺中市一名高職生加入黑幫后,便被黑幫組織頭目控制,不僅被要求24小時隨傳隨到,身上還被打上了50多個烙印,以示忠貞。
大批學生加入黑幫,最直接的影響是助長了臺灣的校園暴力。臺灣中學常發生斗毆事件,由于參與其中的學生大多與黑幫掛鉤,學校難以處理,受傷學生的家長告到法院的案子頻頻出現。前些年,臺北一所高中的一名教師與一個學生發生齟齬后,一天在回家的路上被該學生帶人毆打。這個學生還嫌不夠,又帶一幫“兄弟”把這個老師押上講臺,逼他向自己公開道歉。此后,這些學生揚長而去,全校師生驚得目瞪口呆。
2006年,臺北文山區4所中學的30多名高中生互相尋仇,發生械斗,從校內打到校外。其中一個學生說,到了高中后,自己的膽子變大了,只要看誰不順眼,就向“死黨”一聲吆喝,大家馬上去狠揍一頓。令人驚訝的是,一些女生為了搶男朋友,也常伙同一群女生毆打“情敵”,其“剽悍”不比男生遜色。
臺灣很多學校的教師、家長都為校園暴力憂心忡忡,他們認為,電影中眾多黑社會的打斗場面,對學生們起了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大量學生加入黑幫,不僅助長了校園暴力,還導致了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學生們小小年紀就走上了犯罪道路。 2001年6月,臺北一所學校的學生加入“竹聯幫”后,公然在校內販賣毒品。2004年3月,高雄縣警方破獲了一個販毒集團,出人意料的是,這個販毒集團的成員都是中學生,其頭目是一名女生。
2005年,這類學生犯罪更加嚴重。2005年3月,一名加入“天道盟”的高中生,因涉嫌暴力討債和私藏改造槍械被捕。同月,“竹聯幫”的7名成員因涉嫌在臺北縣開設地下錢莊和暴力討債被捕,其中有兩人是高中生。2005年6 月,“北聯幫”大舉吸納未成年學生從事暴力討債,被警方破獲。2006年4月,南投兩名加入黑幫的高中生,因用暴力勒索同學每月交保護費遭到查處。
3.學生對神秘黑幫產生向往
臺灣黑幫為何對學生情有獨鐘?據分析,這與學生涉世未深、容易受騙有關。目前,臺灣社會對暴力文化尚沒有有效的監管措施,青少年接觸的影視、漫畫、游戲中充斥著暴力和兇殘,島內媒體對黑幫的關注熱情經久不衰,都讓不諳世事的學生們對神秘的黑幫產生向往,并出于好奇對江湖暴力事件進行模仿,在校園里以暴力欺人,甚至以此為榮。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值得關注——島內黑幫“轉型”看重高學歷,促使他們向學生下手,煞費苦心地培養“接班一代 ”。
近年,臺灣經濟不景氣,不僅影響了各行各業,黑幫也受到了影響,各幫派的“大哥”不得不思考幫派“轉型”的問題。以往,好狠斗勇、四肢發達的“兄弟”很吃香;如今,在幫派有計劃的“漂白”過程中,擁有高學歷者成為各幫派極力吸納的目標,極具發展潛力的學生自然受到青睞。
學生加入黑幫有從眾心理。臺北一名入幫的學生說,他們學校有一個班全班加入了“竹聯幫”的“和堂”。這個班原本有四五名學生是該幫成員,他們在班上人緣不錯,出手大方,常請同學吃飯,連老師都不敢得罪他們。后來在他們的慫恿下,越來越多的同學加入“竹聯幫”,少數未加入的同學在班上孤立無援,常被欺負,不得已只好入幫。
4.拉攏學生不擇手段
為拉學生入伙,臺灣各幫派使出了渾身解數,可謂不擇手段。
據報道,多數幫派以利益為誘餌,吸收有前科、不愛讀書的輟學學生入伙,再通過他們吸收學弟學妹。一些幫派到中學生經常聚集的場所去吸收成員,再通過類似“老鼠會”(多層次傳銷)的獎勵方式,促使這些學生吸收他們的同學入伙。一些幫派采取更加高明的手段,如資助一些生活困難的大學生,然后把他們發展為幫派成員。當然,也有一些幫派采取恐嚇、脅迫的方式,強迫學生入伙。
暑假期間,正是臺灣黑幫吸收新人的好時機。假期,青少年外出的機會增加,很多人想打工賺錢,也有人想擺脫課業壓力,和朋友逛逛街,或是到泡沫紅茶店坐一坐。青少年經常出入的這些場所,也是幫派吸收新人的據點,一些幫派甚至開出了豐厚報酬,以日薪1000~1500元新臺幣(4.6元新臺幣約合1元人民幣)的優厚條件,吸引學生加入。有的幫派抓住青少年的心理做文章,以介紹女朋友為誘餌,招攬學生。
這兩年,有些幫派招人還用上了網絡。2005年4月,臺“竹聯幫風堂風麒會、風剎隊”的網頁上,公然張貼了招新啟事,并洋洋灑灑列了9項“入隊資格”,其中一項便是“國中或高中生”。今年7月14日,屏東縣一名女學生在玩網絡游戲時,有人利用即時通訊工具邀她加入幫派,嚇得她的家人趕緊報警。
有的幫派干脆走上街頭拉人。今年7月11日,新竹一名黑幫成員在臺軍軍營附近開設飲料店,暗地里用“企業社” 的名義成立幫派組織,以“包吃包住還發零用錢”來引誘青少年加入,甚至公然在學校門口散發“入幫申請書”,十分囂張。
5.家長很多為公務員或“高知”
在臺灣,很多學生加入知名黑幫,還有些學生在校園里自創幫派,如“青幫”、“洪門”、“東聯幫”和“天狗幫” 等。
據報道,2006年成立的“洪門”,成立僅一年就發展了200多名成員,涉及臺北市的10多所學校。
在“洪門”之前,臺灣最大的校園幫派是“東聯幫”,在臺北市30多所中學發展了300多名學生。該幫很多成員的家長都是公務員或高級知識分子,與以往“加入幫派的學生多來自問題家庭”的情況大不一樣。
與“洪門”、“東聯幫”不同的是,“青幫”主要由臺北市輟學學生與在校學生組成,以香煙在左手背烙印作為幫眾的標志。
另一校園黑幫“天狼幫”,吸收了30多名中學生。此外,像“聯義會”、“三狗幫”等校園幫派,分別以吸收臺北縣永和與土城的中學生為主,成員總計有80多人。
據說,這些校園幫派還有一套入會儀式及嚴密的幫規,如“東聯幫”有“四律鐵綱”的幫規:不出賣兄弟;不勾引“ 二嫂”(兄弟的女人);不私用公款;一切循規蹈矩。該幫的入幫儀式不定期地在臺北市郊一個偏遠的土地廟舉行,由幫主或香主帶領學生上香,然后持刀割左手背,將血滴在裝水的碗內,學生再把血抹在額頭上,完成“歃血”的入幫儀式。
“聯義會”則模仿“竹聯幫”,以臺灣永和市竹林路一帶為主要據點,3個副堂主各帶領“清堂”、“忠堂”與“仁堂”,新加入的中學生必須點香向關公行禮,并繳納60元新臺幣(約合13元人民幣)會費。
(顏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