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批評官員說空話搞政績工程 8分獲9次掌聲
新京報3月11日報道 目前一些地方、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存在或出現一種不實事求是的不正之風,表現為搞形式、唱高調、耍花架子。昨日,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主席朱振中在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題為《狠剎搞形式 唱高調 耍花架子的不正之風》的發言,呼吁狠剎不正之風。
搞形式
抓工作是給領導看的
朱振中說,所謂搞形式是指官員“貫徹中央指示也好、抓工作也好,不是從實際出發,而是給上級、給領導看的;上面怎么部署,就依樣畫葫蘆,層層開會,層層發文件;上級精神未吃透,下面情況沒搞清,就照抄照轉或‘穿鞋戴帽’,以不變應萬變,層層作‘決定’,搞文字游戲。千篇一律的會議和生搬硬套的官樣文章,被群眾戲稱‘常說的老話多、正確的廢話多、漂亮的空話多、嚴謹的套話多、違心的假話多’,形式越搞越繁瑣,就是落實不了。”
唱高調
什么都要國際一流
朱振中表示,“由于急功近利、急于出政績的浮躁心態,一些地方、一些領導愛唱高調。往往不顧條件是否具備、社會是否需要,也不顧能否做到,什么都要高級、高端、高標準、高規格;什么都要最大、最快、最優、最佳;什么都要國際一流、世界一流。動不動就是新口號、新概念、新思路;動不動就是中心、核心、龍頭、高地。說的、寫的、唱的、吹的調子越來越高,卻沒有采取具體措施落實或根本沒有準備落實。他們不怕做不到,就怕別人看不到、聽不到。最后是報喜不報憂,更惡劣的是弄虛作假。”
耍花架子
好看不實用勞民傷財
所謂搞花架子,朱振中說,是指領導干部喜歡趕時髦、變花樣、造氣氛、裝“門面”,追求轟動效應。“提倡建立主體功能區,到處都是‘中心區’、‘示范區’、‘宜居區’、‘中央商務區’、‘國際會展區’,一個比一個好聽。一些‘重點’工程、‘形象工程’,不計成本、不惜代價,這樣的‘政績’好看不實用,卻興師動眾,勞民傷財。”
探因
“投領導所好”思想的產物
朱振中表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多種多樣。但說到底是一些干部心里沒有裝著老百姓,一心想著自己的仕途,是“投領導所好”錯誤思想的產物,是升官靠表面“政績”的錯誤政績觀的產物。
現場
8分鐘,9次掌聲。這是昨日上午全國政協會議上的一幕。全國政協委員朱振中的發言,頻頻被熱烈的掌聲打斷,而他發言的主題是———《狠剎搞形式 唱高調 耍花架子的不正之風》。
“千篇一律的會議和生搬硬套的官樣文章,被群眾戲稱‘常說的老話多、正確的廢話多、漂亮的空話多、嚴謹的套話多、違心的假話多’”,朱振中的話音未落,人民大會堂已掌聲如潮。
而上一次出現這樣熱烈、自發的鼓掌現象,是在8日政協大會發言時,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梁季陽揭示房價居高不下地方政府責任不可推卸,其發言贏得了5次熱烈掌聲。
“掌聲代表民意,掌聲說明這些發言人說了真話,引起共鳴。”一位政協委員說。
訪談
“改革官員考核體系防不正之風”
各種風氣不正問題在行政部門的確部分存在,因地區和部門存在很大差異。昨日,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監察廳副廳長趙振銑表示,目前政府架構中,官員風氣建設由紀委、監察部門主管,風氣改善“一方面依靠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本身工作作風的改善,另一方面則依賴官員考核體系改革”。
言談 暢所欲言需深化改革
新京報:在你看來,目前政壇存在難以暢所欲言的原因是什么?
趙振銑:現在改革進入需整體突破的時候了,也許有些人覺得講一下沒有用,不能解決問題,就干脆不講;還有些改革的攻堅問題,可能反復講也沒有用,牽扯到體制改革或制度設計,而制度是整體設計的問題,如果一個人就單個(問題)發點議論,反而會跟現行制度發生一些沖突,所以反而不愿講了。
調研 領導檢查層層準備
新京報:作為地方官員,你是否意識到有的調研和視察存在安排的情況?
趙振銑:目前的確存在領導下去檢查工作時,層層準備,領導真正視察就完全按照程序介紹情況、匯報,帶到一個準備好的地方,使用一個介紹的模板,然后一些人問,一些人說,怎么說也是安排好的。
但是我覺得這是調研者工作作風問題,要打破其實一點不難。比如設計調研時先不確定,到了之后隨機選擇。據我了解,溫家寶總理就是這樣的,他說下車就下車,而且不看安排好的地方,見到誰馬上就了解情況。比如說總理曾經給一個農村婦女的丈夫討要薪水,這可能是安排好的嗎?地方官員不可能做這樣的安排。
新京報:為何有些地方官擔心上級了解真實民情?
趙振銑:考核干部的方法有些問題,地方普遍有家丑不外揚的心態。上級好像更多是看下面有沒有問題,有問題就是基層干部的責任,但其實基層很多問題有具體的社會原因,不能完全落到哪個干部頭上去,應該共同面對和解決。而不是一旦了解到了什么問題,基層官員的升遷就要受到影響,這樣基層官員的壓力很大,就只會報喜不報憂,家丑不外揚。
監察 辦案經費自己支付
新京報:紀委監察部門下去辦案情況如何?
趙振銑:我相信我們這個系統風氣最好,比如下去辦案時,需先申請經費,經過批準,過程很復雜,我們下去自己吃、自己住,基層人員反映問題甚至還要我們接待。嚴格地說,上面的人下去,都不應該下面接待,都應自己支付。
建議 給地方更多自主權
新京報:作為監察部門,你希望中央做出哪些制度設計?
趙振銑:希望中央給地方更多的自主權,現在很多地方反映中央財權上收、事權下放,導致地方壓力很大。上面一定調,下面就會覺得沒有什么空間討論,也沒有權限去做更多的事情。下面的權限越來越少,會喪失改革開放初期那樣的靈活性創造性,現在地方就不可能再出現一個小崗村。這樣必然導致四川話里說的“戳一下動一下”的狀況,所以我說需要更多的民主,需要出臺發揮地方主動性的制度設計。
聲音
這些問題 大家心知肚明
說得很好,問題都說到了。事實上,這些問題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要是能夠提出切實的解決方法就更好了。
———全國政協委員麻建國
大會發言 要不怕觸敏感問題
朱振中委員專講此事,大家報以掌聲。我想這件事兒是社會上都很不滿意的事情,日常工作中,我們也能看得見很多脫離實際的套話、空話,大家忍耐程度也是有限的。網絡上很多對這方面的調侃,其實就是對這種作風不滿。
政協不說空東西,我們也希望政協有更多改進。比如大會發言,我們要不怕觸及敏感問題,多講群眾關心的問題,講真話。
———全國政協委員秦曉
發言套話 還是會風問題
有些簡報上委員的發言一共200字,其中100字是套話。這還是個會風的問題。發言和簡報不應該全都是擁護的表態,應該注重對報告或政策的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李劍閣
念稿子就
別到大會堂發言
廣州市政協主席的發言講了很多真話,獲得很多掌聲。這是否需要我們反省?
我建議,念稿子的就不要到大會堂發言,稿子發給大家,大家都識字,都能看。發言人最好脫稿,審查時報一個提綱,在提綱范圍內自由發揮。否則,念發言稿,發言人和聽會委員的興趣都沒了。
將來大會發言人最好是由各個小組提出群眾關心、熱門的觀點,再推選代表上臺,或者讓對某方面長期調研有理有據的委員發言。讓大會發言真正有水平、有見地。
———全國政協委員、西安海星實業(集團)公司總裁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