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周顯中 楊 云 記者潘光銀)11月15日,記者在黔東南消防隊獲悉,近日,黃平消防接到上塘鄉鄉長秦明祥電話稱:“上塘鄉桂花村有兩名村民在溶洞內采鐘乳石受困,生死不明,請求消防救援。”接警后,黃平消防大隊立即調集7名消防官兵、1輛指揮車和相關器材裝備等趕到事發現場。

圖:消防官兵在營救被困人員
據介紹,在11月10日15時許,張某某(男,29歲,上塘鄉桂花村人)和李某某(男,30歲,廣西人)進洞采鐘乳石,16時許,村民楊某去看望他倆,看到兩人靜呆著躺在那里,身邊的一臺汽油切割機還在轉動,他立刻關掉發動機,出洞請求援助,很快有兩位村民和其一起入洞營救,在營救過程中,一村民暈倒,大伙把昏倒村民拖出洞外,不敢再進入洞里救人,只好向鄉里求救,鄉政府領導向縣消防隊求助。

圖:消防官兵在營救被困人員
黃平消防隊很快趕到事發溶洞,據了解,該天然洞穴由四個不同層面的小洞組成,全長200余米。經分析,由于汽油切割機在洞內工作時吸收大量氧氣,汽油在燃燒過程中,供氧不足,產生大量一氧化碳,村民是一氧化碳中毒暈倒。當日19時55分搶險救援工作全面展開,搶險官兵在第二道洞口檢查安全防護裝備,首先由周顯中和周昆鵬佩戴防護裝備,冒著洞內巖石掉落、有毒氣體、復雜岔洞和汽油揮發燃燒的危險,進入第三、四洞層內進行偵察,由于洞內凹凸不平,比較峽小,洞內較深,氧氣稀薄,第三層洞往里5米后的地方洞穴狹小,作業人員只能臥在地上爬著前進,到40米后,煙霧較大,打火機火焰明顯變小,再向前幾十米,有一空間較大的地方,里面煙霧更濃,能見度更低,但就在這時發現一臺汽油切割機,但沒有找到被困人員,偵察人員繼續深入偵察,在順著汽油機線方向前幾米的地方找到一個小洞,從小洞中間往下看尋找,發現2名被困人員躺在洞底,已經停止呼吸,有1名有微弱的體溫,在狹窄的洞內憑兩人的體力根本無法把人拖出洞外,返回救助。
經偵察得出第一到洞口高9多米,寬7多米,成80度以上斜坡。第二道洞口高3多米,寬1.5—3多米不等,長100余米。第三道洞口高50—90厘米,寬50—100厘米,長100余米,洞內地型復雜,寬窄不一,洞壁巖石鋒利,地面亂石成群。第四道洞高30—60厘米,寬30—60厘米,垂直向下成S型4—6米。
臨時搶險救援組立即增援力量,派2名戰斗員帶上呼吸保護器材趕撲現場。二是現場戰斗人員分成兩個戰斗小組,第一小組由周顯中帶隊,帶兩名戰斗員進洞救人,第二戰斗小組等待2次救人。第一小組到事故點后,一人進洞底,兩人在洞口,利用救生繩,在被困人員身上系好繩索,采取上拉下推的方法救人,但洞口太小,在S型中間被卡住,多次不能拉出,這時周顯中的空氣呼吸器報警,被迫撤離。由于洞內復雜,空氣呼吸器不足,指揮部立即決定一邊利用現有人員、器材繼續救援,一邊向支隊指揮中心報告現場救援情況并請求增援。第二次進入洞內時,三人在上面拉,一名體力好的戰斗員攜掉防護裝備下到洞底,采取同樣的方法,經多次努力,終于從垂直向下成S型小洞口將一名被困人員拖到約8米左右的地方,經過現場醫務人員搶救、診斷,確認有微弱體溫的被救出人員已經死亡。由于作業人員在洞內作業時吸入部分一氧化碳和氧氣稀薄的原因,戰斗人員感覺到頭暈眼花,四肢無力,被迫再一次撤離。經醫務人員檢查,確認兩名被困人員已經死亡,指揮部決定適時的休整片刻,采取移位式的方法,求援隊伍輪換上陣,拖幾米至十幾米,上一組感覺身體不行就出到第二洞口休息,換上另一組,這樣連續作戰接近十六個小時,終于把兩名被困人員的尸體拖出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