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特約記者 黃平苗隴)苗隴鄉地處黃平縣東部,轄13個村,耕地總面積11930畝。近年來,由于青壯年外出打工成熱潮,田土耕種缺少人手,大多群眾紛紛選擇退耕還林。為此,苗隴鄉筑好四堵“墻”,確保退耕還林政策落實到位,解除退耕還林戶的后顧之憂。
首先,筑一堵“防止惡意申請墻”,確保退耕還林制度落實到位。按照國務院10號文件規定:退耕還林還草主要包括坡度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水土流失嚴重、耕作條件差的山旱地、沙化耕地、高海拔地區作物生長期短、不保熟的耕。然而,有些群眾為從退耕還林中撈得更多好處,惡意申請。為此,苗隴鄉派專人深入各村實地勘測,勘測中不能達標者一律不予批準。截止12月初,全鄉實地勘測1800余畝,實際達到退耕還林地標準的為1256多畝,保障了退耕還林戶的合法權益。
第二,筑一堵“糧款安全到家墻”,確保退耕還林款兌現到位。為確保退耕還林款以最快捷、最安全的渠道直接到達退耕戶手中,鄉林業站人員深入全鄉11個退耕還林村的718戶退耕戶家中,對照退耕還林款發放清冊,認真核對退耕還林戶的戶主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然后,由鄉林業站與縣林業局、農村信用社等單位聯合,為每個退耕還林戶上一個專門的退耕還林折。這樣,退耕還林款直接轉賬到到退耕戶手中,減少了中間環節,方便了群眾,同時也降低了相關部門的工作量。
第三,筑一堵“森林資源保護墻”,確保退耕林保護到位。按照國務院退耕還林相關政策規定,經濟林的補助期限是5年,生態林的補助期限是8年。那么5-8年后,退耕戶就要靠退耕林來養家糊口,可以說,退耕林就是退耕戶的命根子。為此,苗隴鄉加大退耕林管護力度,健全從鄉到村、到組逐級退耕林防護網絡。全鄉共建立村級退耕林護林員365人,其中專業護林員8人,村民義務護林員357人。另外,在火災、偷盜常發季節,還設置專門的退耕林保護觀察點,防止了退耕林火災、偷盜事件的發生。
第四,筑一堵“林權歸口墻”,確保退耕戶對退耕林權屬落實到位。苗隴鄉根據退耕林面積、位置、林種、株數等內容,為每個退耕戶辦理林權證。林權證的辦理,從法律上保證了退耕戶對退耕林的60年權屬。這樣,在退耕戶脫補后,確保退耕戶之間不出現因林權歸屬糾紛,解除退耕戶權屬后患。
苗隴鄉通過筑牢“四堵退耕還林墻”,保障了退耕戶的權益。采訪中,火車站村龍金蘭興奮地說:“政府的退耕還林政策好咯,我滿意的很著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