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刻木“歌棒” 記錄萬行歌詞(圖)
本港訊(梅艷) 4月29日,黃平縣黃飄鄉蒙加苗寨村民潘告保,收藏了一根刻有苗族原始文字符號的巨型“歌棒”。據稱,該“歌棒”長4米,堪稱苗族“歌棒王”。每逢有親朋好友前來作客,他都要拿出來展示。
據介紹,苗族“歌棒”也叫“刻木棒”,以竹和楓木為質,一般長約0.5米,上有30多個橫、豎、斜刻痕符號。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一路“開親歌”一萬多行,就刻在“歌棒”30多個神秘符號里。在唱歌過程如果記不住歌詞了,歌手便拿出歌棒來摸一摸,看一看,就知怎么唱了,而外人卻難知其奧秘。據悉,要唱完歌棒上的全部內容至少要三天三夜,而今能擔當此任的民間老歌師,在苗寨已為數不多。
據苗族學者、黃平縣副縣長潘洪波介紹,苗族原始文字符號的歷史至今沒有得到考證,但它卻隨著苗族古歌流傳在民間已很久遠了。遺憾的是,苗族原始文字符號走過了象形和表意兩個階段,還沒來得及進入形聲階段就夭折了,而“歌棒”上的文字符號,僅僅是幾個不完整的原始符號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