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經濟開發區民族醫藥產業蓄勢待發
凱里經濟開發區緊緊抓住“國發二號”支持貴州重點發展民族醫藥產業的政策機遇,把民族醫藥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大力招商引資,引進一批大項目、大企業落戶建設,民族醫藥產業已初步形成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
完善園區規劃,規劃建設民族藥業園區,規劃面積為5.9平方公里。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道路18條共40公里,正在建設開元路西段、鐮刀灣景區道路等4條道路,總長12.56公里,今年還將開工建設濱江大道、環城南路、春暉大道等13條道路,總長41.85 公里,為園區構建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絡。已建成220千伏和110千伏變電站各1座,區域供電能力達52萬千伏安。建成企業供水廠1座,日供水能力達2萬噸。大力實施削峰填谷工程,造出平地3500畝,目前正在滬昆高速鐵路南側的擺仰村與銅鼓村之間以及開司大道、320國道兩旁實施1萬畝削峰填谷造地工程,基礎設施基本實現了“六通一平”,提高了園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把民族醫藥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大力招商引資,集聚一批大項目、大企業。目前已經有貴州苗仁堂藥業、貴州安平制藥、貴州百盛堂藥業、貴州飛云嶺藥業等14戶民族醫藥企業落戶園區,占地面積1349畝,總投資54億元,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08億元、年創稅11億元。引進了苗嶺醫藥產業園、醫藥原料高科技產業園、中藥產業化等大項目。苗嶺醫藥產業園總投資15億元,主要進行醫療器械、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等生產,正在選址,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5億元、年創稅0.7億元。醫藥原料高科技產業園項目總投資20億元,主要進行維生素B3系列產品生產,正在辦理開工前的各項手續,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 20億元、年創稅3億元。
加大民族醫藥項目建設力度。對項目實行跟蹤服務,采取“一對一”的辦法,明確專人跟蹤負責辦證、辦照、辦理供水供電等相關手續,幫助企業解決建設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把民族醫藥項目納入管委會重點項目進行督導檢查,實行“一周一檢查、半月一督查、一月一調度、十天一通報”制度。建立項目信息臺帳,實行項目簽約、開工、推進情況月報制度,促使項目快簽約、早開工、早投產。已建成投產的民族醫藥企業有8戶,總投資3.43億元,占地面積289畝,可實現年產值23.22億元、年創稅2.06億元,可提供1100個就業崗位。正在建設的民族醫藥產業項目有3個,總投資7億元,占地面積260畝,可實現年產值11億元、年創稅1.8億元,可提供2300個就業崗位。
把發展生物技術與民族醫藥產業有機結合,培育生物醫藥產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引進了紫日茶業、中泰生物科技2個企業“安家落戶”。貴州紫日茶業科技有限公司按“有機茶”和“無公害茶”標準建立和監管的茶園基地達9700余畝,年產干茶近100噸,生產苗藥保健茶枕、頸椎茶枕15萬套,目前還建成了年產60萬套的茶枕加工擴建項目。貴州中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新技術,生產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抗破傷風球蛋白、抗乙肝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該公司已通過國家GMP生產許可證并投產,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6億元。(蔣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