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分析化石發現人類體型和大腦不斷萎縮
核心提示:登上月球和征服珠穆朗瑪峰可能讓很多現代人認為,我們做到了青出于勝于藍,要比古代祖先更出色。然而,單就身體而言,我們已無法與古代祖先相提并論。根據英國科學家的研究,人類的體型和大腦一直處于萎縮狀態。
科學家將人類體型萎縮歸咎于農業生產,帶有局限性的飲食結構和城市化以健康為代價,導致疾病蔓延傳播。
尼安德特人。這種原始人類崛起于大約13萬年前,他們體力充沛,遠超過現代人。
喀拉哈里沙漠的布希曼人,他們是地球上最后一個獵人-采集者原始部落。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登上月球和征服珠穆朗瑪峰可能讓很多現代人認為,我們做到了青出于勝于藍,要比古代祖先更出色。然而,單就身體而言,我們已無法與古代祖先相提并論。根據英國科學家的研究,人類的體型和大腦一直處于萎縮狀態。
劍橋大學的科學家表示,人類的身體已經走過巔峰期,現代人的體型和身高比獵人-采集者祖先小10%,除此之外,我們的大腦也比古代祖先小。傳統觀點認為現代人要比古代祖先更高大,劍橋大學的研究發現顯然與傳統觀點相悖。據悉,這些發現立基于最近的身體發育數據。
科學家表示這種萎縮開始于大約1萬年前。他們將矛頭指向農業耕種,帶有局限性的飲食結構和城市化以健康為代價,導致疾病傳播蔓延。在對非洲、歐洲和亞洲發現的原始人類殘骸化石進行研究后,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得出這一理論。這些化石中年代最久遠的是在埃塞俄比亞發現的化石,可追溯到20萬年前。人類進化專家瑪爾塔·拉赫爾博士表示,生活在埃塞俄比亞的人類祖先要比現代埃塞俄比亞人更高大,同時精力更充沛。
在以色列洞穴中發現的化石年代可追溯到12萬年至10萬年之前。分析結果顯示,當時的人類祖先身材高大,肌肉發展,這種強壯的體魄一直保持到相對較近的時期。生活在1萬年前的人類祖先體重平均在12英石8磅(約合79.8公斤)至13英石6磅(約合85.2公斤)之間,相比之下,現代人的平均體重在11英石(約合70公斤)至12英石8磅之間。
上周,拉赫爾向英國皇家學會遞交了研究發現。他用“令人吃驚”形容這種變化。他說:“我們發現人類雖然不斷進化,但體型已經無法與1萬年前相提并論。人類的身體發生顯著變化,我們需要的解答的問題是,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科學家將矛頭指向從獵人-采集者到農業耕種的生活方式轉變。農業耕種開始于9000年前,雖然提高了食物數量,但以種類有限的糧食為主的飲食結構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進而影響身體發育。在中國,早期農民主要以蕎麥、大米和玉米等谷類為食,這些食物均缺少對身體發育至關重要的維生素B尼克酸。
然而,農業的崛起并不能解釋大腦為何同樣處于萎縮狀態。化石研究結果顯示,2萬年前的男性大腦尺寸平均為1500立方厘米,現代男性的大腦尺寸平均為1350立方厘米,減少幅度相當于一個網球;女性大腦萎縮程度與男性大致相同。
大腦萎縮并不意味著我們的智商低于古代祖先,我們懂得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利用自身資源。拉赫爾說:“進化過程中,大腦尺寸越來越小,但效率不斷提高,同時減少能量消耗,這與計算機處理器的發展趨勢是一樣的。”劍橋大學人類進化學教授羅伯特·福利表示:“從進化的角度上說,成為人類是一個連續而漸進的過程。人類并不是一個固定的實體,更像是一塊灰泥,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形狀和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