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傳說:8000年前就有了龍的形象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在民間,很久就流傳著龍生九子的說法,但是九子為何物并沒有確切的記載。據說有一次,明孝宗朱祐樘忽然心血來潮,問以飽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龍生九子都是何名目?李東陽倉促間不能回答,退朝后左思右想,和同僚們一起七拼八湊,才拉出了一張清單,向皇帝交了差。清單上龍的九子是:
囚牛:性喜音樂,舊時多刻于胡琴頭上。
睚眥(yázì):平生好殺,喜血腥之氣。樣子像長了龍角的豺狼,怒目而視,雙角向后緊貼背部。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
嘲風(cháofēng):喜好冒險,常用其形狀在殿角上作為裝飾,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
蒲牢(púláo):喜歡吼叫,人們常把它安在鐘上。
狻猊(suānní):形如獅,喜歡蹲坐。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
赑屃(bìxì):似龜,好負重。各地的宮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見到其背負石碑的樣子。
狴犴(bì'àn):平生好訟,其形似虎,往往刻于獄門之上。
負屃(fùxì):平生好文,常盤繞在石碑碑文頭頂。
螭吻(chīwěn):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作建筑物上的吻獸。
延伸閱讀
中國龍與外國龍
“龍”雖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譯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與中國傳統的龍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義都分別甚大。
Dragon在基督教中被視為惡魔的象征,帶有惡毒、兇狠的意味,與東方的瑞獸龍完全不一樣。
Dragon在形象上與中國龍有幾分相似,它擁有強壯的身軀,又長又粗的頸,有角或褶邊的頭,尖銳的牙齒,和一條長長的尾。它用四只強而有力的腳行走,用一對像蝙蝠翼的巨翼飛行,它全身覆蓋著鱗片,保護著身體。
Dragon多居于山洞,喜好財寶,通常洞中都會收藏大量的財寶。它可以作出噴吐攻擊,紅龍會噴火,藍龍會噴電。
Dragon擁有強烈的領土觀念,大多都是單獨行動,且常年沉睡。
當初將中國的龍翻譯為dragon的人,就像是給圣人與殺人犯取相同的名字,但其實兩者并無關聯。一個對中華文化不了解的西方人,看到中國人崇拜龍的行為,可能會產生中國人崇尚邪物的負面印象。為了避免這種混淆,有學者提出把“龍”的英文翻譯改為發音與漢語接近的“loong”,但目前尚未得到廣泛認可。
龍文化與鳳文化
與中華龍文化不可分割的是鳳文化。在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中,《龍鳳呈祥》是很好看的一種。自古以來龍與鳳的關系就是極其密切的。
鳳和龍一樣,在現實世界中并不存在。鳳是古人幻想中的神鳥,鳳頭似錦雞,身如鴛鴦,翅膀似大鵬,腿如仙鶴,是多種鳥禽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
鳳是鳳凰的簡稱,鳳為雄,凰為雌。然而自秦漢以來,龍逐漸成為君主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嬪們便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就雌雄不分,整體地“雌”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