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羅茜 梅艷) 今年6歲多的洋洋(化名)是先被親生父母拋棄,然后又被養(yǎng)父母拋棄的女孩,經(jīng)過一番周折,好心的凱里市民邰勝芝收養(yǎng)了她,母女之間還演繹了一段感人的故事。然而,由于沒有取得領養(yǎng)手續(xù),母女二人也遭遇了不少尷尬事情,至今洋洋還是個沒有戶口的“黑人”。
2月8日,57歲的邰勝芝帶著洋洋找到了記者,她說,幾年前,由于丈夫早亡、兒子沒工作,家庭困難,她就想找份工作。2001年初,有熟人跟她介紹了份做保姆的工作,就是為做生意的陳姓夫婦養(yǎng)小孩,月薪360元。
這小孩就是洋洋,原本就是棄嬰,陳姓夫婦收養(yǎng)了她。邰勝芝悉心照料她。一年后,又把洋洋歸還陳姓夫婦,然后準備出遠門。誰知當天下午,突然有人慌慌張張跑到其家中報信說大十字有個小女孩在哭,孤苦伶仃,很像洋洋。邰勝芝直奔大十字。哭喊的孩子真是洋洋,她已被養(yǎng)父母拋棄。邰勝芝抱著孩子痛哭了一場,然后帶回家中。
由于家庭貧困,她怕虧待了孩子,想為孩子找個好人家。開始,劍河縣一對夫婦表示要領養(yǎng),邰勝芝希望他們對孩子負責到底,并要求去公證處公證,但這對夫婦折回后就杳無音訊了。
2004年,凱里老街一對青年夫婦也表示要領養(yǎng)孩子,最后也沒結果。
去年10月,凱里城區(qū)一對條件較好的夫婦愿意領養(yǎng)洋洋,但洋洋第一次“過門”后經(jīng)常大哭,七天后只得送回。第二次“過門”時還沒有到家,她就快速橫穿馬路,攔住一輛車,返回來了。邰勝芝心痛了,她決定不再把孩子送人,再苦再累,也要把她撫養(yǎng)成人。
但是,尷尬事隨之而來,因為邰勝芝不具備領養(yǎng)孩子的條件,沒有取得民政部門的領養(yǎng)手續(xù),因而也就辦不了洋洋的戶口。沒有戶口孩子入學困難。為了不耽誤孩子,她把洋洋暫送一家私人開辦的幼兒園學習,目前,洋洋在念學前班。“我已經(jīng)走訪了很多單位,就是辦不下來,眼看著孩子到了上一年級的年齡,這可怎么辦呀?”邰勝芝說。
就洋洋的事,記者致電到凱里市民政局咨詢了有關人士,得到的答復是只有很久不孕,而且持有權威醫(yī)療機構證明的夫婦才能到民政部門辦理領養(yǎng)手續(xù),邰勝芝不具備這些條件。現(xiàn)在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邰勝芝將孩子送到福利院去,只要她有能力,就可以到福利院領養(yǎng)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