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分割點上的黎平旅游
一、旅游發展機遇已經來臨
在“廈溶高速公路”貴陽至榕江段開通之際,黎平面臨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廈蓉高速公路”、“三黎高速公路”和“貴廣高速鐵路”建成后,從廣州至黎平約6個多小時,從貴陽至黎平近4個小時,黎平正處在一個黃金分割點上。高速公路和鐵路建成后,將極大縮短該縣南下兩廣、西上省城貴陽的客貨運輸距離,形成最短的出海通道。
通向“珠三角”快捷通道的建立,將使交通這個制約黎平發展的瓶頸從根本上打破,為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旅游興縣、城鎮帶縣”發展戰略,加快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工業和旅游業為龍頭的產業經濟發展,快速融入“珠三角”經濟圈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機遇,為促進縣域經濟實現歷史性跨越搭建了良好的發展平臺。黎平旅游具備了快速旅游發展的天時、地利、人和等所有因素,“廈溶高速公路”的貫通和貴廣快速鐵路建設提速,更加堅定了黎平發展旅游的信心。
二、打好民族、自然、紅色旅游牌
未來五年,黎平縣委、縣政府將按照以“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中國革命老區為品牌,以侗族文化為靈魂,以肇興侗寨、古城翹街、八舟河景區為重點,圍繞“游、購、娛、吃、住、行”旅游六要素要求,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水平,加強資源保護,將文化旅游產業培育成為全縣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在完善和豐富傳統觀光旅游產品的基礎上,精心開發體驗度假、休閑度假、森林度假等旅游精品,逐步形成以原生態侗族文化為主導的旅游產品系列;在打造民族文化方面,則以侗族大歌藝術團為重點,以旅游經營企業為主體,培育壯大民族文化表演隊伍,形成政府、企業、民間三位一體的多層次民族文化展示體系。同時,圍繞黎平、從江、榕江優先發展重點旅游區和黔東南州“三個旅游經濟圈”總體規劃的戰略部署,建設以肇興為核心的原生態侗族文化旅游區,以巖洞、桑漸漸雙江為核心的侗族大歌體驗區,以地捫為代表的侗族文化研究、體驗基地,以縣城為核心、八舟河為代表的休閑度假旅游區。并依托“廈蓉高速公路”、“三黎高速公路”、“貴廣高速鐵路”和“黎平飛機場空中走廊”立體快速通道。重點打造黎平古城、高近、地捫、額洞、述洞、巖洞、四寨、黃岡、肇興、六甲、地坪、古邦 、水口旅游線及連接從江縣的岜沙苗族槍手部落、小黃侗寨折回黎平黃岡肇興、黎平古城、地捫、出榕江三寶旅游線,還有就是黎平飛機場出錦屏縣隆里,進三板溪庫區。再回本縣天生橋、黎平古城、肇興三條旅游主線以及水口、古邦、地坪、六甲、肇興環線,肇興、黃岡、四寨、巖洞、竹坪、三龍、長春旅游環線。
黎平今后發簪的五年目標基本上已經鎖定在將侗鄉黎平文化旅游產品打造成世界級旅游品牌,將黎平建成世界知名的旅游區、國內外侗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珠三角”、貴陽、長沙等大城市的后花園這三大旅游發展思路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