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女大學生自創女子新天地
在“3·8婦女節”黎平縣婦聯等有關單位舉辦的演講會上,一個并不太精彩的演講深深地震撼了所有在場的聽眾,那就是來自黎平縣地坪鄉的侗族女大學生吳文美那樸實而誠真的敘述。今年27歲的吳文清畢業于貴州省遵義航天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她和現在貴州省廣播電視大學讀函授大學的苗族女孩楊珍珍一起自主創業,敢闖敢干,向荒山要“黃金”,兩年多時間內,硬是在荒郊野嶺邁開了艱苦創業成功的第一步。她們那種連男孩都比較少有的勇氣和韌勁,讓所有在場的聽眾噓唏不已。下面就是吳文美在這次演講之中自己敘述的創業史詩:
“······2010年,我和珍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一片荒蕪人煙的荒山野嶺,安營扎寨,開始了煉山墾荒的實際行動。
我倆選擇的創業基地,是距黎平縣城36公里的巖洞鎮銅關村燕洞山,開發的項目主要是油茶林種植,初步創業的規模為500余畝。當時,我們倆的手頭僅僅只有靠打工賺來的13萬元,錢不夠,又向親朋好友借了6萬元,錢還是不夠,縣林業部門補助了9萬元油茶基地建設資金。我們將這些資金全部都投入進去。
我們投入的不僅僅只是資金,我們所投入的是整個身心,是我們的青春年華······煉山的時候,她25歲,我26歲,但是,我們自己非常自信地認為,我們已經是長大成人的成熟女性啦。我們2008年一同到上海打工、擺地攤。2009年,又一道在凱里做導游,2010年一起回到黎平開餐館。在開餐館的那段時間,我倆發現,黎平侗鄉的生態油茶油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市場潛力和市場遠景相當可觀。我們決定種植和開發油茶產業的時候,縣委、縣政府也在鼓勵和號召大力開發油茶和茶葉產業,縣委和政府發出的號召,更加堅定了我們種植和開發油茶產業的信念。
我們一邊打點著自己的餐館,一邊尋找著理想的生產種植基地,幾經周折,我們終于選定了巖洞鎮的燕洞山。
既然選準了自己要走的道路,那就不論如何也要走下去了。
我們毅然出讓了苦心經營了8個多月的“生態食府”,在燕洞山上搭起了一個簡陋的窩棚,開始了新的創業旅程。
白天,我們和當地農民一起挖土墾荒,晚上,我們就睡在用幾根木棒和一塊塑料布搭建起來的窩棚里。在那漆黑的夜晚里,兩個女孩獨自睡在那荒郊野嶺上,說不害怕是假的,但是,白天的勞累,讓我們很快忘記了驚慌與恐懼。天亮了,我們雙手的血泡用疼痛催醒了我們,第二天的艱苦創業又重新開始了,手掌上的血泡被鋤頭把磨破了,咬著牙堅持干,腳脖子被扭傷了,還是接著干,口渴了,喝一口山泉水,勞累啦,到樹蔭下坐一會,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們就是這樣挺過來的。
煉山的時候,五百多畝的雜柴被丟掉,確實非?上,我們就想到把這這些雜柴燒成木炭?墒牵瑹咎繌膩矶际悄腥说氖虑,女孩子燒木炭,開天辟地的頭一次。
我倆自己用油鋸鋸雜木,自己挖炭窯,自己燒木炭,半個多月的時間,我們燒出了三千多斤木炭,收入4800多元,我們獲得了開荒種油茶的“第一桶金”。
為了縮短資金周轉周期,我們采取了以短養長的生產經營模式,第一年,在油茶幼樹林間套種西瓜。2011年夏,又套種了名貴中藥材瓜蔞。同時,在縣婦聯的幫助下,學習到林下喂養土雞的技術,在山上喂養了2200多只土雞。
經過我們艱苦努力的奮斗,我們小小的油茶林基地終于建設得有點像模像樣的啦,2011年6月,經過縣林業部門的驗收,油茶林成活率為92%”。
敘述是屬于冷敘述,掌聲確實熱烈的。(黃沙 唐學章 龍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