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今年旅游收入翻番 民族文化旅游發展顯著
“中國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國最佳魅力旅游名縣”、“中國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國苗族銀飾之鄉”……一個黔東小縣獲得如此國家級殊榮并非偶然。
近年來,雷山縣圍繞打造“全國旅游名縣”的目標,通過多種舉措整合優勢文化資源,確定并大力實施“旅游強縣”發展戰略,不斷創新思路搞活城市經營理念,進一步善旅游景區景點和旅游配套設施建設,著力加快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景區建設,推進旅游先鋒產業發展。雷山這張文化旅游“名片”已從“省內叫響”走向“全國知名”。2011年1至9月,雷山接待游客達238.8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1.11億元,同期分別增長139.55%和205.22%。
雷山縣以苗族文化為代表的苗族村寨共100多個,如何讓這些“沉睡”的寶物變“活”,使其成為帶動全縣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梢哉f,群眾有期盼,發展有市場,突破有機遇,現實有基礎,未來有希望。近年來,雷山縣委、縣政府深謀劃細思量,積極開門納諫、廣泛調研,確定了以“雷公山、西江千戶苗寨、郎德上寨、巴拉河沿岸村寨一線、縣城旅游服務中心”的“一山兩寨一線一中心”旅游發展目標格局,并修訂和完善了《雷山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3年以來,雷山縣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累計投入近4億元,加大對重點景區旅游的開發建設力度,旅游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郎德上寨成功承辦了2008北京奧運會火炬(雷山境內)傳遞;西江千戶苗寨成功舉辦了第三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上海世博會西江公眾論壇等代表貴州形象的大型活動,致使雷山的對外知名度得到了有效提高,吸引了國內外眾多旅游愛好者紛至沓來。2010年,全縣接待游客16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48億元,2011年全縣預計接待游客3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5億元。2009年,雷山縣城被評為“五十佳中國最美的小城”、2011年,西江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在迎來大量游客涌入旅游的同時,雷山的旅游服務接待能力明顯增強,旅游相關接待產業也在蓬勃發展。特別是2008年第三屆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西江召開后,西江景區功能得到較大的完善、人居環境質量得到優化,對外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逐步增強,旅客構成發生了明顯變化,游客總量、旅游綜合收入均呈現大幅增長,西江景區已成為雷山縣旅游產業發展的新引擎。2010年西江景區接待游客就達90.72萬人次,僅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西江景區就接待游客達21.3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3644.67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20.93%和125.32%。
如何繼續做大做強旅游產業這塊“蛋糕”,為全縣旅游業注入新的發展元素,進一步提升文化旅游的“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雷山縣委書記吳育標在中共雷山縣第十二屆黨代會上指出:旅游業是雷山縣的戰略性主導產業。雷山將繼續圍繞建設“國際苗族文化展示中心”的發展定位和打造“全國旅游名縣”的目標,按照“一業帶三產”發展模式,堅持“圍繞旅游調整農業、圍繞旅游發展工業、圍繞旅游繁榮文化、圍繞旅游完善交通、圍繞旅游保護生態、圍繞旅游建設城鎮、圍繞旅游提高素質”的原則,加快發展旅游業,通過旅游業的“六要素”全面帶動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互動發展。
十二五期間,雷山縣將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一城三區一園”,以景區景點為基礎,以提升產業為抓手,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項目帶動為支撐,加快推進旅游產業化體系建設,努力打造國際國內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旅游品牌,助推全縣旅游走向大發展、大繁榮,促進全縣綜合實力大提升。(文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