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人大主任羅亮權到麻江丹寨雷山調研
據《黔東南日報》消息 近日,州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亮權分別深入麻江、丹寨、雷山等縣調研。在調研時他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好《勞動合同法》,更加重視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更加重視企業的生存發展,更加重視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在有關縣領導的陪同下,羅亮權一行先后深入麻江縣壩芒鄉蔬菜基地、水頭村養羊基地、谷硐天馬軋鋼廠、新廣家禽育種中心、賢昌鄉高楓村大鯢養殖基地,丹寨縣興仁鎮燒茶養牛基地、福達三廢循環利用有限公司、黔丹硒業公司、俊建實業公司,雷山縣望豐鄉烏響茶葉基地、苗族銀飾創意中心、鑫鼎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綠之寶山野菜食品有限公司等就《勞動合同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開展“十一五”規劃中期評估、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情況調研。
在聽取了三縣工作情況匯報后,羅亮權對三縣在貫徹實施《勞動合同法》、“十一五”規劃實施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羅亮權指出,對“十一五”規劃實施進展情況進行中期評估調研,既是落實監督法的實際行動,也是促進規劃綱要更好、更全面實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要保持規劃目標不動搖,緊緊抓住開放開發機遇,優先發展三產,積極發展二產,穩定發展一產,推動三次產業互促共進;堅持以項目為抓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經濟效益高、環境污染少、勞動密集型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二、三產業;更加注重社會建設,更加關注和改善民生,更加關注弱勢群體的利益,集中財力保民生、辦大事,加快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結合實際,實事求是,重新審視和適時調整規劃確定的任務和目標,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確保規劃綱要的順利實施。
羅亮權說,農業產業化經營,集生產、加工、流通、服務于一體,是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途徑,是提高農業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措施。他強調,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在大、強、特、優、新五字上做文章,突出抓好“四大環節”,即扶持大龍頭、培育大市場、建立大基地、搞好大服務,達到生產科學化、基地規模化、質量標準化、生產產業化和經營市場化;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把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不斷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大力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加強農民經紀人隊伍、農產品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
羅亮權要求,領導干部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危機意識、公仆意識和落實意識,建立健全主要領導負責制、階段目標責任制、責任追究制和效益分析制,團結和帶領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搶抓機遇,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潘通宇)